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2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农业研究
研究与探讨
科技战略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人才是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郭铁成
2022 Vol. 3 (11): 0-0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791 KB)  ( 136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2 Vol. 3 (11): 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990 KB)  ( 36 )
       科技战略
1 世界科技强国:内涵、特征与建设思考
秦铮, 韩佳伟
科技强国是科技原创水平高、创新引领能力强、发展领域均衡,同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世界影响力强的国家。从结果特征来看,科技强国要在经济体量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强、技术强、创新能力强;从过程特征来看,要以教育为支撑、以科技强来推动经济强和综合国力强。即科技强国不仅要科技强,而且要助力经济强和综合国力强。相比公认的世界科技强国,中国在一些表征规模和影响力的指标上表现突出,比肩甚至超过部分强国,但受限于发展阶段、发展基础等原因,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短板也十分明显,整体上仍与世界科技强国存在一定差距。中国要想实现科学强、技术强、创新能力强,必须着眼未来转变心态和发展理念,在科技投入上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人的发展,在科教融合上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加快科技和教育改革,在科经互动上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手段推动经济转型。要畅通经济 “双循环”及教育⇌科技⇌经济 “双互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建成科技强国。
2022 Vol. 3 (11): 1-8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1239 KB)  ( 1371 )
9 全球数据流动、保护及中国方案
于洋, 梁正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流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凝聚数字经济优势,各国逐步建立、完善跨境数据流动的内部规则,积极参与构建全球跨境数据流动规则。由于国家间数据保护水平和市场环境的差异,各国对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缺乏共识,这也成为各国及其在国际合作中制定跨境数据流动规则面临的挑战。本文基于数字经济中数据要素的特点,以及数据流动与全球化的联系,探究欧盟、美国及国际合作中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梳理中国数据保护和跨境流动规则的现状,旨在为制定符合当下需求的中国数据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2022 Vol. 3 (11): 9-15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250 KB)  ( 265 )
16 面向未来的治理: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治理原则
梅立润
国家治理原则的设计与国家治理理想的实现息息相关,在人工智能时代达致优良的国家治理需要遵循系列原则。①敏捷原则,一是敏捷切换 “发展为主”与 “防范为主”的态度基调;二是敏捷调整 “重点扶持”与 “明令禁止”的政策边界;三是敏捷预判人工智能技术段位升级造成的系列影响。②合作原则,一是人机合作,既给予人工智能体 “特定自主权”,又保留人类的 “核心控制权”;二是监管合作,以 “国家力量”为主,辅加 “行业力量”和 “社会力量”,合力促使技术向善;三是资本合作,保持私人资本的投入热情,避免人工智能的发展陷入 “技术寒冬”。③均衡原则,一是重视技术赋能与重视技术赋责的均衡;二是关注数字富民与关注数字贫民的均衡;三是推动技术发展与推动制度进步的均衡。有使命感的执政施政集体应该因时因势因事增补新的治理原则,或修缮原有的治理原则。
2022 Vol. 3 (11): 16-24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100 KB)  ( 167 )
       科技政策
25 中国基础研究状态评估与未来预测——基于 “十一五”至 “十三五”期间基础研究创新绩效与发展潜力的动态监测
吴杨
监测各地区基础研究绩效的动态变化以及评估各地区的发展潜力,是中国基础研究创新体系构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三个指标,即基础研究创新绩效值、参考指数、当前指数,通过二次相对评价法刻画与评估 “十一五”至 “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并考察相关政策对各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区自身创新绩效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对其进行资源配置,其创新能力将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应努力将其打造成为 “科学高地”;第二,四川、山东、浙江、湖北等地区具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如政策引导到位,将是基础研究创新的 “后备力量”;第三,根据三个 “五年规划”的发展布局,中国已经形成东部引领、中部差异化追赶、西部地区特色发展的原始创新版图。
2022 Vol. 3 (11): 25-34 [摘要] ( 14 ) HTML (1 KB)  PDF (1192 KB)  ( 76 )
35 压力型体制、官员流动与科技特派员制度扩散——面向208个地级市的事件史分析
席虎, 汪艳霞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破解 “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撑。然而,这一制度自1999年福建南平首创至2016年上升为国家制度,其背后的扩散机制却缺少充分探索。本文从政策扩散理论出发,运用经典事件史分析模型,检验压力型体制、官员流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08个地级市层面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省级强制压力、省内竞争压力以及公共舆论压力都在不同程度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地方主官多重流动未对制度扩散产生显著影响。
2022 Vol. 3 (11): 35-44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383 KB)  ( 77 )
45 政府属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为例
陈黎, 玄兆辉
本文基于科技成果供给侧视角,运用2019—2021年度广州市164家政府属科研机构科技活动年报统计调查面板数据,对政府属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制定、内设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及专职人员数、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科研项目经费中基础研究占比在1%~20%区间,这五个因素对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呈显著正向影响。
2022 Vol. 3 (11): 45-55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1174 KB)  ( 77 )
       创新研究
56 政府竞争视角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邹彩芬, 王娅蕾, 周雨佳, 魏琳鹏
本文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包含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区域政府和上市公司特征变量的实证面板数据,并基于政府竞争角度阐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非国有企业创新产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水平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且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接着,从政府竞争视角探究其影响机制,发现地方政府 “为创新而竞争”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 “为增长而竞争”和 “为引资而竞争”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创新的机制中产生遮掩效应。研究结论为中央政府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进行良性互动与有序竞争,以促进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环境时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2 Vol. 3 (11): 56-68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1176 KB)  ( 198 )
69 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匹配性及协调机制研究
钟昌标, 俞立平, 胡甲滨, 张运梅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存在着创新质量与创新速度的矛盾,研究其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协调机制有意义。本文基于知识生产函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创新质量、创新速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以及创新质量、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质量对创新产出积极贡献显著且呈N形曲线;创新速度对创新产出积极贡献显著且呈U形曲线;创新质量与创新速度协调水平较低;创新质量与创新速度的绩效相互影响,创新质量的弹性系数随创新速度提高而增加,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随创新质量提高而降低并且最终为负数。
2022 Vol. 3 (11): 69-81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323 KB)  ( 75 )
82 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绩效空间关系研究
伊辉勇, 曾芷墨, 杨波
为了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助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两阶段创新价值链视角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绩效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生态位适宜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产业创新绩效空间溢出效应在两阶段下存在异质性,在技术研发阶段,生态位适宜度、区域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在成果转化阶段,生态位适宜度、区域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新产品的销售与出口值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通过本文研究,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理论研究,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空间发展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022 Vol. 3 (11): 82-92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1152 KB)  ( 63 )
93 能效与能耗的中介差异对绿色技术创新减排的影响研究
李文超, 许灵宇, 毕梦洁, 许健
已有研究显示,绿色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存在争议。本研究认为,能源效率 (能效)和能源消费 (能耗)的中介影响是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能效、能耗作为聚类标准将其分为低效低耗、低效高耗、高效低耗、高效高耗4类城市,并纳入中介模型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实证发现:①高能耗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存在能效的中介效应。②4类城市均存在能耗的遮掩效应,但强弱不同。③能效与能耗的中介差异,使不同类别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减排效应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有利于4类城市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议。
2022 Vol. 3 (11): 93-103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287 KB)  ( 65 )
       产业研究
104 垂直专业化、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证据
张彦彦, 胡善成
在促进国内外贸易一体化现实背景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促进了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垂直专业化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垂直专业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存在显著的创新中介效应。②污染程度提高会降低垂直专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③垂直专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行业规模异质性。
2022 Vol. 3 (11): 104-113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180 KB)  ( 104 )
114 技术关联、无关多样性与新兴产业发展——基于中国电竞产业的实证研究
朱一鑫, 程哲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本地产业组合有密切关系,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以电子竞技产业为例,通过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间邻近性等分析方法,考察技术关联和无关多样性产业对新兴产业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技术关联行业由整体均衡发展演化为集中发展,呈现出 “两超多强” “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无关多样性行业整体趋于稳定。②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本地技术关联强度的显著影响,使相关产业能迅速进入,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增长率。③当技术关联强度到达一定水平后,无关多样性较低的地区倾向于从事技术关联行业内的工作,而无关多样性较高的地区倾向于寻求跨行业合作;且在技术关联强度不足时,无关多样性无法发挥作用。④政府支持能够弥补本地技术关联和无关多样性的不足,迅速形成产业的集聚区。本研究有助地方政府有效的遴选和发展新兴产业,以及为如何补足新兴产业发展的短板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022 Vol. 3 (11): 114-124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131 )
125 基于政策文献多维度量化分析的5G政策特征及演进趋势
张玉蓉, 姜宽, 孟庆时
5G技术对于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5G政策的分布特征及演进趋势对于优化政策体系、促进5G技术创新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以2006—2021年国家出台的115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共词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种文本计量方法,构建TNP (政策工具、府际关系网络、政策焦点)研究框架,聚焦府际关系、政策热点以及政策聚类等视角探析5G政策的特征以及演进趋势,得出以下结论:5G政策工具分布多集中在供给面和环境面,需求面较少;发文机构呈现为以工信部为核心,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特点;5G政策经历了从环境营造到注重研发再到技术应用的重心变迁过程,以及从管制型到引导型再到服务型的演进趋势。
2022 Vol. 3 (11): 125-137 [摘要] ( 14 ) HTML (1 KB)  PDF (2451 KB)  ( 79 )
       研究与探讨
138 市场逻辑与美国科研泡沫
王学谦, 蔡仲
科研活动是一项需要投入大规模经费的事业,在取得相应成就的同时局部有可能产生类似于经济泡沫的现象。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对物理学领域的非理性投入产生了科研泡沫。新的科学模式试图以市场机制来优化科研资源的分配,以规避物理学泡沫。然而,市场逻辑未能应对科研泡沫,而是将物理学泡沫转移到颇具市场前景的新领域,表现为统计功效较低的科研成果、应用上缺乏实际意义、专利数量增长但质量退化等。追溯出泡沫形成的原因在于市场逻辑取代科学逻辑,当大量风险资本涌入科研领域时会出现夸张式的宣传策略、不健康的决策导向、选择策略取代科学探索。同时,科学无法 “即刻证伪”和社会心理效应,使得泡沫在短期内难以识别,导致新一轮更为严峻的科研泡沫,带来的是无法兑现的 “科研”承诺,随之而来的就是投资者信心危机与公众对科学信任的丧失。
2022 Vol. 3 (11): 138-146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257 )
147 授权与回应:数字赋能基层政策执行研究——以L市心连心服务中心为例
丁怡舟
授权与回应是基层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也是数字赋能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数字赋能前,基层政策执行通常处于 “黑箱”状态,这既不利于上级部门授权,又不利于基层政策执行部门回应。数字赋能后,基层政策执行过程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阶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然而,针对授权与回应,数字技术仍有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数字技术平台的非完全覆盖、上级部门领导的个人偏好与基层政策执行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情况,都会影响基层政策执行的效力。通过L市心连心服务中心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唯有对比数字赋能基层政策执行过程前后的变化,厘清数字赋能的优势与缺陷,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2 Vol. 3 (11): 147-154 [摘要] ( 17 ) HTML (1 KB)  PDF (1154 KB)  ( 74 )
       农业研究
155 新时代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吴海霞, 刘爽, 陈凡, 李建平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量,国家在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时把农业科技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总结,并不断深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农业科技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和阶段特征,不同时期其内涵特征不尽相同。新阶段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可以归结为农业科技的制度体制现代化、研发水平现代化、装备水平现代化、人才队伍现代化、创新治理现代化和成果转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应以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现状为出发点,遵循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引进与技术独创、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四组重要关系,围绕产业链布局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进程,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2022 Vol. 3 (11): 155-162 [摘要] ( 17 ) HTML (1 KB)  PDF (1103 KB)  ( 188 )
163 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吗——基于对中美印比较分析的启示
李万君, 包玉泽, 李艳军
基于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对中国经济安全影响的相关文献,运用文本分析法提炼出推行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可能使中国经济安全遭受影响的基础变量,分别为技术专利、企业实力、产业依赖、辅助行业、国际贸易、定价权力、市场需求、制度保障和调控能力。将这些变量与比较优势指数和波特钻石模型中有关竞争优势来源的因素进行对应分析,并将其划分为 “激励性”因素和 “保障性”因素。接着对中国、美国和印度就这些基础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诸多基础变量上与上述两国相比处于劣势,尤其体现在 “激励性”因素上。因此,当前中国并不具备推行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的激励性,且贸然推行可能给经济安全带来某些不确定性。主要方针应为:未雨绸缪、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这些基础变量呈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不同作物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应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
2022 Vol. 3 (11): 163-173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191 KB)  ( 103 )
       国际研究
174 21世纪初日本开放式创新政策演变
刘大炜, 冷民
自201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正式拥抱开放式创新理念,并将其视为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本文基于日本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剖析日本开放式创新的探索历程,考察日本开放式创新理念的引入背景、顶层设计与部门协同、相关政策的实施、主要进路的演变以及开放式创新的初步成效。以 “社会5.0”为政策愿景的日本开放式创新实践,对中国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创新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2 Vol. 3 (11): 174-181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116 KB)  ( 75 )
182 中美两国地区数字经济产业效率测算与动态演进实证分析
赵新伟
本文以2003—2019年中美两国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利用SBM-DEA方法对两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地区效率进行测算,采用可视化方法对中美数字经济产业地区效率的空间分布进行描绘,并利用Epanechnikov核密度曲线、Dagum基尼系数揭示中美两国数字经济产业效率演进趋势。结果表明:①样本期内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总效率高于美国,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效率在提高,同期美国数字经济产业效率在下降;②中美两国的数字经济产业效率地区差距都在扩大,美国的扩大趋势比较显著,中国的地区差距主要来自东中西部,而美国的差距主要来自地区内部;③由核密度分析可以得到,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效率核密度曲线右移趋势明显,无明显的右拖尾,无双峰现象,其概率密度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的两极化趋势,而美国的核密度曲线有轻微左移趋势,单峰特征明显,有右拖尾,有形成数字经济产业效率两极化的趋势。
2022 Vol. 3 (11): 182-188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376 KB)  ( 84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