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5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公共管理与政策
国际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卷首语
 
 
       卷首语
0 中国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应向诺贝尔奖借鉴什么
本刊编辑部
大凡对诺贝尔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很多获奖人获奖时年纪轻轻,原因是他们在更年轻时提出了重要理论或者得到了重要发现。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是,劳伦斯·布拉格因为X射线晶体结构的开创性工作,25岁时就和自己的父亲亨利·布拉格一起登上了物理学的最高领奖台。
2015 Vol. 0 (1): 0-4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693 KB)  ( 168 )
       公共管理与政策
5 负责任的科学咨询何以可能——科学家参与公共决策的伦理思考
薛桂波
随着科学与社会互动的日益密切,科学咨询逐渐成为影响现代政府决策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却不断暴露出责任缺失等道德问题,严重破坏了决策的科学公信力。因此,如何确保科学建议的可靠性和无私利性已经成为当前科学咨询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负责任的科学咨询,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对于公共决策的建设性价值。
2015 Vol. 0 (1): 5-10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1026 KB)  ( 411 )
11 政府如何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以物联网产业为例
史俊,田志龙,谢青
本文以物联网产业三个政策制定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纵贯研究、访谈以及内容分析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讨论了政府是如何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决策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制定过程分割为多个子决策过程,并且在每个子决策中,通过互动形成并实施众多微观决策,同时这些互动发挥了信息获取、行动协调、行动承诺和政策承诺四种功能。
2015 Vol. 0 (1): 11-16 [摘要] ( 270 ) HTML (1 KB)  PDF (1346 KB)  ( 543 )
17 我国科技平台建设的历程、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张贵红,朱悦
我国的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历了第一个十年建设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较为简单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期,进入到了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期,从国家带头建设到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科技平台建设。但是依然存在着规范化不足和缺乏宏观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起因于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缺乏协调和资源与服务的质量管理等方面。所以,可以从提高整合质量、完善合作机制和强化考核加后补助的支持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动下一步的科技平台建设的发展。
2015 Vol. 0 (1): 17-21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1060 KB)  ( 3701 )
22 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
王冰,樊梅
随着以经济价值独大的社会发展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人们转而追求以幸福为目标的多元公共价值,以经济学为主要视角的公共管理研究也应重新审视。S途径以社会学和人类学为新视角,重视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追求公共价值的实现,通过民族志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015 Vol. 0 (1): 22-26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1137 KB)  ( 278 )
       创新研究
27 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2015 Vol. 0 (1): 27-32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1073 KB)  ( 282 )
33 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
孙燕,苏中锋
本文分析了组织学习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创业导向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探索性学习和管理创新正相关;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正相关。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及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2015 Vol. 0 (1): 33-38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1083 KB)  ( 189 )
39 新兴产业发展中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洪志生,薛澜,周源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质上是新兴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技术经济范式形成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战略层面创新有利于引导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商业模式获利层面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补充;商业模式运营层面创新有利于为技术渐进性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
2015 Vol. 0 (1): 39-44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1079 KB)  ( 539 )
45 开放背景下如何理解并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
范建亭
本文提出了扩大外来技术概念后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改进办法,并依此测度了全国、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现状。结果显示,在考虑外资企业因素的情况下,修正指标显示的下降幅度要明显低于常用指标的计算结果,部分高技术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处于50%以上的较高水平,离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015 Vol. 0 (1): 45-50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1163 KB)  ( 262 )
       产业研究
51 全球生产网络下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张鹏,李悦明
本文在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以产业相似度矩阵为权数构建产业间技术溢出指标,运用2005-2011年中国15个工业产业面板数据,从整体和不同技术产业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间技术溢出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考虑全球生产网络因素后,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程度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多依靠资本和研发投入拉动;从不同技术产业来看,控制全球生产网络因素前后,低技术产业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大。
2015 Vol. 0 (1): 51-56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1042 KB)  ( 209 )
57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
姚西龙,牛冲槐,刘佳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2015 Vol. 0 (1): 57-62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1071 KB)  ( 442 )
63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作用及效率评价研究
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2015 Vol. 0 (1): 63-68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255 )
69 我国电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冯梅,于可慧
通过选取电力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指标,建立电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方法中BC2模型,采用2002—2012年我国电力产业相关数据,分析评价电力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提出有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电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提升较快,而规模效率和科研人员及经费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5 Vol. 0 (1): 69-72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1090 KB)  ( 176 )
73 基于专利技术共现网络的产业共性技术遴选研究——以我国生物产业为例
张昕,姜马
本文基于专利技术共现网络对我国生物产业1986—2011年的共性技术进行了遴选,无论从各阶段专利数据总量及技术领域的拓展过程来看,还是从生物产业内部各技术领域的联系广度和联系深度来看,制药、基本化学、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是现阶段我国生物产业的共性技术。而农药及农用化学品、纺织品、其他化学品、食品饮料和专用机械等领域的联系广度和联系强度都在不断增强,这些领域未来可能成长为生物产业的共性技术。
2015 Vol. 0 (1): 73-77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1105 KB)  ( 309 )
       企业研究
78 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杨凤鲜,李平
本文从技术发展战略视角出发,探讨了战略维度各相关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根据战略理论和融合创新理论,分析了战略环境、战略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四个维度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关假设。然后,通过实证检验证明除了战略环境中行业竞争策略和战略目标中追随目标两个因素外,其余因素与融合模式选择的假设均得到验证,表明技术发展战略深刻影响企业融合创新模式的选择。
2015 Vol. 0 (1): 78-83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1094 KB)  ( 308 )
84 钢铁企业精益生产成本优化控制研究
潘玉香,齐二石,王子强,王珺婷
本文通过对钢铁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钢铁企业应用精益生产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优化的特点和优势,挖掘了钢铁企业应用精益生产理念降低成本的各项潜能,建立了钢铁企业降低关键点生产成本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了试算,最后提出了钢铁企业精益生产成本优化的策略,从而促进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
2015 Vol. 0 (1): 84-90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1145 KB)  ( 344 )
       区域研究
91 区域技术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
姚丽,谷国锋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2015 Vol. 0 (1): 91-95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1054 KB)  ( 314 )
96 都市圈协同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升级关系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潘宏亮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企业升级理论与知识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升级关系的概念模型。中原经济区428份问卷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圈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均显著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和中小企业升级,知识吸收能力在都市圈协同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015 Vol. 0 (1): 96-101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096 KB)  ( 248 )
102 “兰白都市经济圈”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张小鸋,玄兆辉,蔺爽,付英
本文基于2006—2011年数据,依据系统协同学原理构建了“兰白都市经济圈”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测度模型,从区域创新投入子系统、产出子系统、扩散子系统与支持子系统四个方面对兰白都市经济圈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对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对加快提升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创新协同发展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15 Vol. 0 (1): 102-107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1204 KB)  ( 291 )
108 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孔凡萍,贾永飞
本文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从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研究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四种创新模式,从核心主体、支撑体系、关键保障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四个层面构建支撑全产业链的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关于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2015 Vol. 0 (1): 108-112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1074 KB)  ( 265 )
       研究与探讨
113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我国碳锁定与碳解锁路径研究
郭进,徐盈之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2015 Vol. 0 (1): 113-118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1241 KB)  ( 302 )
119 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
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为探讨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机理,根据对低碳经济和能源结构内涵的理解,将碳强度作为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系统剖析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进而运用通径分析测算能源结构对其的总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明确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能源供给结构对碳强度的作用较小;能源消费结构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总作用效应为0.919,其中直接效应为-0.189,间接效应为1.108。在此基础上,通过岭回归方法构建能源消费结构预测模型,并据此得出,为实现减排承诺,应将煤炭消费(去除发电用煤)占能源总量的比重调整为26.89%~27.87%。
2015 Vol. 0 (1): 119-124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1194 KB)  ( 288 )
125 中国主要煤炭基地生态环境脆弱度判定与优化措施研究
刘佳骏,史丹,李宇
本研究基于我国陆地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异与我国主要煤炭矿区进行空间拟合,在整个国土空间范围上判别我国主要煤炭基地所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揭示不同煤炭基地相关生态环境因子约束类型,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煤炭基地生态约束类型的绿色开采措施与我国未来煤炭基地生产调控政策。
2015 Vol. 0 (1): 125-131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1047 KB)  ( 359 )
132 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基于碳排放的视角
贺亚琴,冯中朝
本文从碳排放的角度,运用改进的SRIO模型计算2002、2007与2010年中国四类产品出口隐含碳,利用LMDI分解技术对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四类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结合产品技术复杂度来综合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出口重心向技术复杂度更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出口产品呈高端化发展趋势;相对于自然资源密集型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更高,但下降速率更快,出口产品总体呈低碳化发展趋势;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比重较大,“节省”了大量碳排放。
2015 Vol. 0 (1): 132-137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1043 KB)  ( 212 )
       人才研究
138 团队创新行为与标准化工作实践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双龙,马璇
本文探讨了研发团队的创新行为与标准化工作实践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对242个研发团队的调查,发现团队创新行为与标准化工作实践对团队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验证了知识管理分别在团队创新行为、标准化工作实践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2015 Vol. 0 (1): 138-142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1007 KB)  ( 271 )
143 理工科硕士生健康理念及行为调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孟艳霞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的核心,其身体健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1117名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健康理念及行为调查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方式和学习中理念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其具体体现,如就餐习惯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理工科研究生应该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监督制度,建立长效的生活方式防御机制,以便改善研究生身体素质,促进研究生身体健康。
2015 Vol. 0 (1): 143-149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091 KB)  ( 259 )
       国际研究
150 中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比较——基于专利的视角
叶静怡,杨洋,韩佳伟,李晨乐
基于中国和美国高校数据,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转让率、转让收入和成本-收益四个角度,对中美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远远高于美国高校,但转让率和转让收入则远远低于美国高校,而美国高校的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低于中国高校水平。中美高校在经费投入、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投入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可能是引起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
2015 Vol. 0 (1): 150-155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1115 KB)  ( 524 )
156 包容性创新的商业模式:肯尼亚M-PESA的案例研究
陈元志
本文以肯尼亚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为例,探讨包容性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肯尼亚M-PESA的案例证明:借助新兴技术以可接受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便利的支付网络在商业模式上是可以成功的。为了迅速达到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用户规模,我们需要解决逆向网络效应和信任两大难题。包容性创新的成功需要政府提供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需要企业对顾客需求进行精准的定位,促使消费者快速接受;需要企业拥有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力,迅速获得能够产生正向外部性的用户规模。
2015 Vol. 0 (1): 156-160 [摘要] ( 289 ) HTML (1 KB)  PDF (1024 KB)  ( 740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