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0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科技管理
中英文目录
专家笔谈
卷首语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0 Vol. 1 (5): 0-00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1783 KB)  ( 100 )
       卷首语
0 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 促进社会经济进步
本刊编辑部
2020 Vol. 1 (5): 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1040 KB)  ( 142 )
       专家笔谈
1 面向2035的中国创新文化与创新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任福君
2020 Vol. 1 (5): 1-2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11540 KB)  ( 184 )
3 面向2035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家的人文教育
李响, 刘兵
2020 Vol. 1 (5): 3-4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2970 KB)  ( 194 )
5 面向2035科学精神的弘扬
李志红
2020 Vol. 1 (5): 5-6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2908 KB)  ( 163 )
7 面向2035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
葛海涛, 李响
2020 Vol. 1 (5): 7-8 [摘要] ( 14 ) HTML (1 KB)  PDF (2764 KB)  ( 329 )
9 面向2035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马健铨
2020 Vol. 1 (5): 9-10 [摘要] ( 13 ) HTML (1 KB)  PDF (2723 KB)  ( 201 )
11 面向2035的作风和学风建设评估指标设计与监测思考
刘萱, 王宏伟
2020 Vol. 1 (5): 11-14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3131 KB)  ( 167 )
       科技管理
15 政府支持对工业企业技术获取策略的差异性影响——基于不同类型创新激励政策的比较研究
杜千卉, 张玉臣
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主要手段,对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探究政府直接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减免税对独立研发、合作研发与技术引进的激励效果及长短期影响异质性。研究发现,总体上三类创新激励政策均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但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政府直接补贴短期对内部独立研发促进效果最好,挤出外部技术引进;研发加计扣除长期促进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发;高新技术减免税短期对外部合作研发与外部技术引进的促进作用更好,尤其是对与国内高等学校的合作研发。
2020 Vol. 1 (5): 15-23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6036 KB)  ( 226 )
24 科研伦理规范的调查与体系优化研究
陈传夫, 焦钰巧
科研伦理是保障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底线,也是科研人员与社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科研伦理规范对于保障科研伦理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中国科研伦理规范多停留于行政规制层面,存在领域缺失、规范效力较弱、社会功能缺乏等问题。本文从科研伦理原则及规范的强制性、体系化、前瞻性、社会化等方面提出科研伦理规范体系建设的建议。
2020 Vol. 1 (5): 24-31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6197 KB)  ( 234 )
32 科技安全的分析模型及其核心要素表征
张家年, 马费成
科技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防范科技安全风险来说,如何确定表征科技安全的核心要素框架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结构—功能理论,阐述了一条科技安全的要素—结构—功能—表征(输出)分析逻辑链条。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安全ESFR的分析模型。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和理论预选方法,融合各种已有科技属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构建表征科技安全核心要素的内容框架,该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完整性、自主性、协同性、抗逆力和竞争力五个维度。通过这五个维度,可以评估中国科技安全状态和能力,从而有助于防范科技安全风险。
2020 Vol. 1 (5): 32-40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6625 KB)  ( 197 )
       创新研究
41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杜宝贵, 王欣
本文基于PMC指数模型,对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11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和PMC曲面,研究表明: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8.36,整体情况良好;P6、P8和P9的评估结果为优秀;相对而言,P2、P3和P7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各项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性质、政策客体、创新生态链、作用领域、政策工具、价值取向和文件引用等维度的内容翔实;各项政策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政策执行保障措施不完善、政策目标分散且模糊、问题界定不清晰。针对各项政策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2020 Vol. 1 (5): 41-50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6421 KB)  ( 284 )
51 耗散结构论阈下的政府创新系统及其优化策略
董健, 李兆友
耗散结构理论为剖析政府创新系统运行规律,推动政府创新系统实现协同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全面的研究范式。从耗散结构论阈审思,政府创新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满足耗散结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与涨落的要求;政府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运行经历了形成、发展与衍化三个阶段,呈现出从失序到新的有序的螺旋上升规律。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政府创新系统实现耗散结构运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开放的政府创新网络、协同合作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丰富多元参与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政府创新系统实现不断朝着新的、更加成熟层次的协同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0 Vol. 1 (5): 51-60 [摘要] ( 40 ) HTML (1 KB)  PDF (7677 KB)  ( 249 )
61 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风险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的跨层次研究
彭本红, 江慧, 武柏宇
平台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现有研究忽略了风险治理的复杂性。本文针对网络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风险治理影响因素的多层次性,构建了组织层面和网络层面影响风险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层次线性模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企业家特质对网络风险治理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这一作用过程通过战略创新系统来实现,组织动态能力也可以促进组织打破闭合学习效应,刺激自主创新意愿,增强开放式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网络风险治理能力。因此,风险治理必须注重企业家素质的强化,加强创新战略体系建设,加强组织内部创新制度建设,增强资源互动能力,提升组织层面与网络层面这两个层面的作用力和匹配度,从而增强应对模糊条件与众多风险的硬实力。本研究对于平台企业突破风险牵制、提高创新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0 Vol. 1 (5): 61-71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8040 KB)  ( 129 )
7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
肖利哲, 赵鹤宇, 李永华
科技创新团队是创新的重要组织类型,攻坚期是科技创新的决胜时期,协同创新机理是攻坚克难的理论核心。该理论核心的建构与解释对加速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照贝尔宾团队角色等理论,提炼出攻坚期协同状态的8项表征。据此,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遵循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通过调整绩效考评等政策变量,可提升成员创新动机、个体创新能力及团队协同能力,从而促使创新团队向协同状态演化并可达到协同状态。故创设并揭示了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
2020 Vol. 1 (5): 72-81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7170 KB)  ( 265 )
       产业研究
82 国家标准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模式——以数字经济领域为例
方世世, 周立军, 杨静, 胡静
标准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领域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0—2017年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国家标准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该领域标准合作整体格局,并运用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标准合作网络的网络属性与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标准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出现多个网络核心主体,但整体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紧密性不高。进一步对研究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在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合作网络中发挥作用方式的研究表明,研究机构以“平台化”模式发挥着中介者作用,企业以“扩散式”模式发挥着支撑者作用,高等院校以“联结式”模式发挥着基础技术要素提供者作用。
2020 Vol. 1 (5): 82-90 [摘要] ( 46 ) HTML (1 KB)  PDF (8965 KB)  ( 174 )
91 复合关税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效保护率的影响
董桂才, 陈晟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载体,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单式关税有效保护率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关税有效保护率测算方法,结果显示:喷涂机器人、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和IC工厂专用工业机器人有效保护率为负;汽车生产线电阻机器人和电弧机器人有效保护率为正;搬运机器人和汽车生产线激光焊接机器人有效保护率较低,有时为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关税面临两难选择:维持关键零部件的关税,会降低工业机器人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取消关键零部件关税,会降低关键零部件的国内研发动力。关键零部件科研补贴替代关税有利于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效保护率。
2020 Vol. 1 (5): 91-98 [摘要] ( 37 ) HTML (1 KB)  PDF (5546 KB)  ( 237 )
99 劳动力素质结构在信息化对产业升级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程林, 黄晓霞, 朱学义, 包耀东
本文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劳动力素质结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采用29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中介作用来实现。另外,信息化水平对劳动力素质结构未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优化升级,较高素质劳动力比重需求上升。
2020 Vol. 1 (5): 99-108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6302 KB)  ( 231 )
       企业研究
109 外部科学知识获取与企业技术创新——桥接科学家的调节作用
曾德明, 赵文静, 文金艳
科学知识是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基石,科学合作是企业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企业展开合作的目的并非是将科学知识转移到企业内部,而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成果。桥接科学家是企业跨越科学与技术“死亡之谷”的桥梁,帮助企业调和科学与技术的矛盾。本文基于生物医学工程行业论文数据研究科学合作网络,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外部科学知识获取广度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外部科学知识获取非冗余度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但外部科学知识获取非冗余度削弱了科学知识获取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企业拥有的桥接科学家越多,外部科学知识获取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关联越弱,外部知识获取非冗余度与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关联越强。
2020 Vol. 1 (5): 109-117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6429 KB)  ( 346 )
118 企业政治关联与品牌价值——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
刘建华, 李园园, 段珅, 章经天
本文采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将政治关联划分为政府官员类和代表委员类两种类型,实证检验了两种政治关联形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政治关联形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技术创新在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品牌价值提升;相反,代表委员类的政治关联会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从而降低品牌价值,且技术创新在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认识政治关联在中国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提升其品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0 Vol. 1 (5): 118-127 [摘要] ( 36 ) HTML (1 KB)  PDF (6355 KB)  ( 388 )
       区域研究
128 创新价值链下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
吴芹, 蒋伏心
为了厘清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机制,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知识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三个阶段,利用DEA方法测度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各阶段效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各阶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阶段性差异,与知识创新效率、成果转化效率相比,技术研发效率较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的知识创新效率、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地区的知识创新效率有正向溢出作用,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虹吸效应”,而对技术研发效率无显著影响。
2020 Vol. 1 (5): 128-137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6951 KB)  ( 243 )
138 智慧政务互动平台效率评测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张勇, 姜川
智慧政务互动平台作为智慧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连接与沟通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安徽省智慧政务互动平台调研数据,利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对其进行效率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智慧政务互动平台整体效率先升后降,呈S形波动明显,反映出智慧政务互动平台历经爆发式增长到小幅回落,目前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前期的爆发式增长可能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投入,后期回落是因为政府投入减少,目前因为市民使用习惯逐渐养成开始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为政府提高智慧政务平台发展水平提供建议,以期为提升政府形象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帮助。
2020 Vol. 1 (5): 138-144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5304 KB)  ( 204 )
       国际研究
145 创新是否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抵御美国的进口竞争
田晖, 程倩
本文基于2012—2017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美国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并考察创新对美国的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的进口渗透率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利润率具有抑制效应;创新对二者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美国制造业的进口渗透率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利润率的负向影响;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创新都有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利润率的提升,但只有自主创新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抵御美国的进口竞争。
2020 Vol. 1 (5): 145-153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5689 KB)  ( 182 )
154 基于专利数据的中美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聂洪光, 范海荣
本文以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创新水平和创新潜力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两国的创新水平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在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高,PCT专利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专利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存在短板。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国际化水平高、分布合理,基础层发展扎实,技术层发展平稳,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基础研发能力可以支撑应用层的长期发展。进一步比较两国的创新潜力发现:中国的基础层和技术层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人工智能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短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可以在专利数量方面超越美国,人工智能整体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将会逐渐缩小。
2020 Vol. 1 (5): 154-162 [摘要] ( 31 ) HTML (1 KB)  PDF (5766 KB)  ( 504 )
163 基于专利质量指标的中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创新活动评价
邱洪华, 王斌
本文在专利信息检索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创新活动和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支持。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对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利用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存活期、被引次数、专利强度、综合竞争力等专利质量指标对中美两国的技术创新及其专利保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优势,但在专利质量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直接反映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专利文件撰写质量还有待加强,专利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中国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2020 Vol. 1 (5): 163-172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7516 KB)  ( 299 )
173 中国专利申请资助政策的反补贴风险及防范——基于美国“镜像对等”诉控的视角
李仲平
中国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极有可能构成《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意义上的地区专向性补贴。在美国近期将中美经贸关系由“总体互惠”转向“镜像对等”要求的背景下,中国防范专利申请资助政策被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方法包括:或将国外创新实体纳入中国专利申请资助的范围;或创设地区专向性所涉“指定地区”的例外;或限缩地区专向性所涉“某些企业”的范围;或证明中国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并未对美国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2020 Vol. 1 (5): 173-181 [摘要] ( 35 ) HTML (1 KB)  PDF (6966 KB)  ( 188 )
182 美国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师成长环境分析及启示
吴丽
美国研究型大学及教师具有卓越的全球高校影响力,如何借鉴美国高水平教师发展环境的经验,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对于助力中国高水平教师的整体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大有裨益。本文采用案例比较分析方法,引入知识三角理论,探讨创新型教师成长环境的典型类型与主要特点,从研究型大学发展历史、学校软环境、学术共同体角度做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0 Vol. 1 (5): 182-188 [摘要] ( 25 ) HTML (1 KB)  PDF (5587 KB)  ( 19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