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9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05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农业研究
企业研究
研究与探讨
知识产权管理
首卷语
专题笔谈: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
目录
 
 
       首卷语
0 卷首语
2019 Vol. 0 (9): 0-00 [摘要] ( 1 ) HTML (1 KB)  PDF (2113 KB)  ( 66 )
       目录
0 目录
2019 Vol. 0 (9): 0-0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5268 KB)  ( 72 )
       专题笔谈: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
1 人工智能的社会治理:构建公众从“被负责任”到“负责任”的理论通道
张成岗
2019 Vol. 0 (9): 1-3 [摘要] ( 13 ) HTML (1 KB)  PDF (9231 KB)  ( 309 )
4 人工智能:道德进化的新引擎及其风险应对
陈万球
2019 Vol. 0 (9): 4-6 [摘要] ( 15 ) HTML (1 KB)  PDF (7383 KB)  ( 173 )
7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健康治理:技术进步与治理困境
王晓斐
2019 Vol. 0 (9): 7-8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4359 KB)  ( 155 )
9 互联网平台垄断问题的算法共谋根源及协同治理思路
黄晓伟
2019 Vol. 0 (9): 9-11 [摘要] ( 13 ) HTML (1 KB)  PDF (9335 KB)  ( 134 )
12 构建以接受性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伦理
张正清
2019 Vol. 0 (9): 12-15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7967 KB)  ( 112 )
       科技政策
16 中国创新创业政策变迁与扩散研究
郑石明, 李佳琪, 李良成
自2000年以来创新创业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各项创新创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7年1382条中央及地方创新创业政策文本,分析中国创新创业政策变迁过程及扩散机制。研究发现,中央与地方创新创业政策变迁都经历了三个过程:中央政策经历了政策酝酿、政策探索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地方政策由试点阶段、试点扩散阶段发展到全面扩散阶段。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各地方政策之间的扩散机制具有显著特征:前者呈现出从“地方先行试点”到“中央认可”再到“全面推进地方实施”的政策扩散路径,后者呈现出创新创业“先行试点”地区带动周边地区的“多同心圆”政策扩散模型,整体符合政策扩散S形曲线,这种政策扩散机制成为地方创新创业政策效果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
2019 Vol. 0 (9): 16-24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17607 KB)  ( 171 )
25 如何进行有效的区域创新政策内容定制——基于前瞻性公共政策分析
张韵, 钟书华
聚焦区域创新优势,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创新资源,促进区域优势领域创新,强化区域创新集聚优势。本文认为应基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全面评估,调整区域创新政策内容重点;应着力解决组织薄弱、创新锁定、网络分割等特定的区域创新问题,兼顾边界条件约束,适应动态变化的区域技术和产业结构环境。
2019 Vol. 0 (9): 25-33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19057 KB)  ( 178 )
34 研发税收激励效应究竟有多大——基于税率式和税基式减免税优惠政策的考察
黄惠丹, 吴松彬
15%企业所得税税率激励 (税率式)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 (税基式)是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两种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我国学者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重大研究议题。在考虑历史研发存量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上述两种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模型,并基于2008—2015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数据,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比较了两种研发优惠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异质性激励效应。理论模型表明两种政策均有效,且盈利水平是影响政策效应的关键因素。最后建议充分发挥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互补性功能,共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 Vol. 0 (9): 34-39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11245 KB)  ( 158 )
40 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闫华红, 廉英麒, 田德录
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通过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这已经是各国政府所采用的普遍手段。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政府补助、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政策均有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总体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优于政府补助。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要优于税收优惠政策。
2019 Vol. 0 (9): 40-48 [摘要] ( 46 ) HTML (1 KB)  PDF (16902 KB)  ( 353 )
49 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调查方法探讨——基于北京市的调查实践
姚常乐, 庞立艳
随着财政资金投入的增加和问责制的强化,科技计划项目产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已经成为衡量财政科技投入效益及其对社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调查实践,从调查目的、责任机构、制度保障、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调查周期7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制度设计,探索构建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调查的方法体系,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统计调查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
2019 Vol. 0 (9): 49-55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12492 KB)  ( 265 )
       知识产权管理
56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融资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陈朝晖, 周志娟
本文在文献基础上,从专利价值、企业经营状况和外部融资环境三个维度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间的模糊性、存在依赖和反馈关系,运用模糊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融资能力评价模型,得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权重并以某上市公司的某项发明专利为例,进行专利融资能力的测算。该模型有助于从量化角度衡量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融资能力,促进专利融资相关参与者的运作,有助于企业研判影响质押融资能力的关键要素,形成优化专利组合、提高专利质量、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策略。
2019 Vol. 0 (9): 56-66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19546 KB)  ( 221 )
67 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专利引文结构新视角
朱桂龙, 王萧萧
本文在分析专利质量的界定、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使用专利前向引用和后向引用的比值作为专利质量的衡量指标,并根据前向引用和后向引用的中位数,将专利质量分为技术独特者、技术先驱者、技术模仿者和技术促成者四种类型。运用2006—2010年中国在欧洲专利局全球统计数据库中的专利数据,验证专利自身技术特征和申请人特征对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家族数量、发明人数量、专利技术宽度和非专利文献数量对专利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大企业更倾向于技术促成者,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技术模仿者,高校倾向于技术先驱者,产学合作对技术模仿者和技术促成者均有正向影响。
2019 Vol. 0 (9): 67-75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16893 KB)  ( 220 )
       研究与探讨
76 弱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回应——构建以产品责任为核心的责任分配体系
钱思雯
弱人工智能虽然具有深度学习能力,但尚未具备自我意识与情感,应当定性为 “物”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涉及人工智能侵权案件中,制造商在原因调查、技术控制等方面具备优势,并可通过责任限制、税收、基金和保险等手段缓和责任,因此构建以产品责任为核心的责任分配体系成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优选择。由于人工智能的特殊性,制造商需负担举证、培训、警示、维护和披露等义务。面临弱人工智能的挑战,现行法律体系亟需在协调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前提下对科技进步做出回应。
2019 Vol. 0 (9): 76-84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19358 KB)  ( 274 )
85 论国际法协调互联网权利与网络主权的进路反思与重构
林婧
互联网权利与网络主权可能相互成就又相互掣肘。国际法协调互联网权利与网络主权的努力,肇始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法制的重塑,大致经历了初现端倪、举步维艰及网络时代三个阶段。然而由于各国理论工具的陌路殊途、克减互联网权利的条件未获广泛认可以及协调平台的 “碎片化”,导致国际法目前所能达成的协调效果有限。为探寻更加公允的国际法协调进路,中国可以将 “负责任主权”理念作为协调的理论基础,区别对待相关指导性国际文件的内容,并以联合国框架为核心的多平台参与发展国际法
2019 Vol. 0 (9): 85-91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15088 KB)  ( 119 )
92 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政策工具有效性验证——基于四川省的数据
杨锐, 廖觅燕, 李良强, 辜萍
本文从科研人员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文献研究和政策工具的文本分析,归纳出影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通过对四川省科研人员的大规模调研,运用logit回归分析找出促进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工具。研究结果表明:成果转化政策落实细化、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成果转化定价市场化、成果转化岗位设立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大小在不同性质单位中有所差异;而成果转化收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所有类型单位中均不显著。
2019 Vol. 0 (9): 92-100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18096 KB)  ( 270 )
       企业研究
101 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丁栋虹, 曹乐乐
本文首先在动态能力理论框架下将战略柔性二维度 (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模型。然后,利用386份长三角地区创业型中小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分层回归、Bootstrapping及AMOS结构方程方法逐一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和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战略柔性二维度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战略柔性二维度中介效应存在差异化,能力柔性发挥的中介作用远大于资源柔性。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019 Vol. 0 (9): 101-110 [摘要] ( 51 ) HTML (1 KB)  PDF (20097 KB)  ( 220 )
111 高技术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创新研究
高舒锐, 孟卫东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同时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处于 “初步协调”阶段,但受到创新环境子系统的影响,整体协同度处于 “较差协调”阶段;各子行业中,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非常低且发展并不稳定外,其他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能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产业复合协同系统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2019 Vol. 0 (9): 111-120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19941 KB)  ( 217 )
121 企业绿色投资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黄妍莺
与传统投资相比,绿色投资顺应生态文明的理念,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分析、探索措施则是推动企业绿色投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然而,企业绿色投资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是多元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绿色投资中的关注点和需求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开展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本文建立了一套实现企业绿色投资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从识别—调查—互动三个层次开展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最后,提出了企业绿色投资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通过企业的环境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引导,共同驱动企业实现绿色投资。
2019 Vol. 0 (9): 121-126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12100 KB)  ( 124 )
127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
孙莹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Baker等构建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能够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受到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产业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而表现出异质性。本文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微观企业行为及创新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启示。
2019 Vol. 0 (9): 127-135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17932 KB)  ( 161 )
136 知识共享背景下众包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
张玉明, 赵瑞瑞, 徐凯歌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以363家科技型新创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为实证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众包的使用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且众包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探索式学习实现的,而非利用式学习,并得到稳健性检验的结果的证实。同时,双元学习是新创企业整合外部知识和提高内部知识存量的有效机制和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为此,新创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知识共享的众包和双元学习提升创新绩效。
2019 Vol. 0 (9): 136-145 [摘要] ( 37 ) HTML (1 KB)  PDF (18785 KB)  ( 370 )
146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性研究——基于北京市210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张志强, 张玺, 上官单彬
本文从PDCA的过程理论出发,构建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关系概念模型及耦合评价模型,选取来自5个不同行业的21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间存在良好的过程耦合性;但不同行业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电子行业、制药行业、汽车行业、食品行业、机械制造行业,虽有差异但均处于中度耦合以上的状态。研究结论为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协同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2019 Vol. 0 (9): 146-152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13693 KB)  ( 141 )
       农业研究
153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及科技产出损失研究
杨传喜, 丁璐扬
本文基于资源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模型,测算不同行业、不同地区2006—2015年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指数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比较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指数不同,即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程度不同;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导致近20%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导致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导致的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错配的贡献率。
2019 Vol. 0 (9): 153-161 [摘要] ( 37 ) HTML (1 KB)  PDF (16060 KB)  ( 119 )
162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及提升方向——以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谢玲红, 吕开宇, 夏英
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诊断园区发展问题、增强其与国家战略契合度、助推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园区综合绩效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园区差异较大,在区域上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特点;绝大部分园区绩效主要体现在推动农业升级方面,对农村和农民的示范和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充分显现。农业科技园区需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战略、高新技术引领战略、园区融合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提升园区在加速农业转型、推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进步方面的绩效,助力乡村振兴。
2019 Vol. 0 (9): 162-172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20027 KB)  ( 142 )
       国际研究
173 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影响中国技术创新
何富美, 豆振江, 刘逢雨
经济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是否会影响中国技术创新?基于进出口贸易以及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渠道,运用TVP-SV-FAVAR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技术创新构成影响,且呈现时变性特征。自美国特朗普政府赢得大选以来,美国经济政策不确性上升对中国技术创新形成的抑制效应尤为显著。鉴于贸易与长期国际资本是国际先进知识技术向中国溢出的重要载体与传导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常态下,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降低了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以及长期国际资本向中国流入。
2019 Vol. 0 (9): 173-181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19109 KB)  ( 313 )
182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下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的责任担当与协同发展——基于美、德、日三国的比较研究
王珍珍, 黎青青, 鲍星华
本文系统性地分析了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这四个主体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责任担当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美、德、日为例,对这三个国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四个主体的行为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激发社会的参与活力。
2019 Vol. 0 (9): 182-188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5309 KB)  ( 282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