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8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企业研究
研究与探讨
中英文目录
区域研究—东北专题
卷首语
 
 
       卷首语
0 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技术转移
本刊编辑部
2018 Vol. 0 (5): 0-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594 KB)  ( 296 )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18 Vol. 0 (5): 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722 KB)  ( 100 )
       创新研究
1 “政产学研用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及机理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中的三螺旋理论,结合当前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性地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分析了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户和资本部门的定位和职能作用,探索了三三螺旋模式的构成、主题及协同模式,设计了三三螺旋模式的协同创新机理,意在为多个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定位选择、职能发挥提供指导,为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转模式、核心机理的设置提供思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还为三螺旋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思路。
2018 Vol. 0 (5): 1-10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1157 KB)  ( 446 )
11 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
秦佳良,张玉臣,贺明华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2018 Vol. 0 (5): 11-22 [摘要] ( 36 ) HTML (1 KB)  PDF (897 KB)  ( 309 )
23 创新与产业动态变化及演化关系——以中国体外诊断产业为例
邢菁华,张洵君
中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微型化和即时化的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助力,推动着产业不断地发展和升级。本研究重点分析体外诊断产业的需求因素,产业知识基础和研发网络中协作关系变化,通过相关产业案例,归纳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体外诊断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间的演化关系,为医疗产业的创新研究开辟新路,以期为今后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018 Vol. 0 (5): 23-31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1247 KB)  ( 322 )
       产业研究
32 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其收敛趋向分析——基于工业信息化与信息工业化视角
张辽,王俊杰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基于两化融合新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DEA-Bootstrap和协调发展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2006—2015年两化融合水平进行多个角度的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不仅总体呈现了东部高,中西低的静态梯状分布特征,而且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明显。此外,中西部地区间的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并不存在绝对收敛态势,但是不同区域最终会以不同的收敛速度趋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2018 Vol. 0 (5): 32-40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804 KB)  ( 265 )
41 高铁时代文化产业城市空间重构与应对策略
李明超
高铁时代是依托由高铁站、高铁线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高铁综合体和高铁经济的发展阶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形成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是发展高铁经济的难点。回顾文化产业导向的产城融合模式发展历程,以高铁网络空间溢出效应为出发点,依次从现象表征、空间重构、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和区域融合等方面分析高铁时代文化产业的城市空间重构模式。以长三角城市群内的杭州与上海的比较为例,在评估高铁枢纽影响力和文化产业城际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从提升高铁枢纽等级、发挥高铁线作用、依托高铁新城、培育高铁楼宇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空间重构的应对策略。
2018 Vol. 0 (5): 41-48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837 KB)  ( 1013 )
49 盐差能的研究技术、产业实践与展望
王燕,刘邦凡,段晓宏
盐差能作为海洋生态能源的一种,是21世纪新兴的绿色能源,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看,盐差能在国内外还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外仅有挪威和荷兰在实际应用阶段微见成效,国内盐差能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本文对盐差能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分析了盐差能国内外产业实践现状,并通过对中国盐差能发展现状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国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18 Vol. 0 (5): 49-56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732 KB)  ( 757 )
       企业研究
57 异质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不同期限机构投资者的实证检验
洪敏,张涛,王广凯
根据流动性特征,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分别考察它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长期机构投资者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短期机构投资者;②“短视论”不能解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通常选择长期投资策略,更偏向投资盈利能力强、规模较大、成长能力强的企业,而不偏向于股权集中度较高、偿债能力弱的企业。
2018 Vol. 0 (5): 57-70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1008 KB)  ( 313 )
71 知识管理行为、情境化应用与中小企业创新策略关系研究
李晓翔,马竹君
作为当今最为关键的资源,知识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基础,而知识管理活动及其作用的实现又均受到中小企业所依附情境的影响,本文据此细化分析概念层面、行为层面和策略层面相应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及作用,认为:即兴式、拼凑式和朴素式创新分别需要内部知识检索、内部知识模块化、外部知识搜索的支持;情境建模、情境匹配结果影响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行为的同时,又调节其和创新策略之间关系;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行为和创新策略同时对情境建模、情境匹配结果提供反馈和新要求,中小企业在这一双向作用路径中实现成长。所得结论是对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情境理论的丰富,并为不同情境下中小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以及知识管理提供若干启示。
2018 Vol. 0 (5): 71-80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849 KB)  ( 480 )
       区域研究—东北专题
81 东北地区制造业非研发创新对产业绩效的影响
王旭超,许多,闫永芳
在当今的创新2.0时代,创新的含义更加丰富,创新更趋向于多元化,而不再拘泥于创新就等同于研发的思维定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非研发创新的探索。但是国内现有的研究有限,且多是基于浙江等长三角地区情况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制造业非研发创新与绩效的发展过程,并主要进行了东北地区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绩效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非研发创新绩效的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对东北地区非研发创新提出一些对策和发展路径。
2018 Vol. 0 (5): 81-87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777 KB)  ( 186 )
88 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转型发展
聂洪光,陈永庆
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应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对2001—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化进行了分解分析。吉林省能源消费的变化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效用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用则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效用表现为对能源消费的推动,这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省份的情况相反,表明吉林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存在较大问题,不利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对2016—2025年不同产业结构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情景分析,指出吉林省未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考虑到吉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 Vol. 0 (5): 88-96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968 KB)  ( 231 )
97 区域科技成果外流的演化博弈分析——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外流的原因和对策
孙涛,王钰,李伟
区域内科技成果异地转化造成的科技成果外流现象普遍存在,尤以东北地区的表现更为严重。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理论方法,从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和政府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决策出发,构建了科研机构和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考察了双方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探讨了科技成果异地转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就地转化时科研机构获得的收益分成比例、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改善程度以及政府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效率是决定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三种因素的变化,系统表现出多种演化稳定均衡。本文将以上模型应用于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外流的分析中,从现实经济层面分析了决定收益分成比例、转化环境改善程度和政府改善效率的因素,详细考察了造成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外流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政策建议。
2018 Vol. 0 (5): 97-106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835 KB)  ( 262 )
107 创新共同体模式与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多案例分析
臧红敏,王伟光,吉国秀
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资源离散化、主体认知差异化、技术组织惯性化以及创新体系碎片化等问题,是制约东北地区创新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基于东北地区企业的案例分析表明,重新定位东北地区各创新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地位,打破各创新主体边界及组织惯性,提升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认知,构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产权共生的多元利益创新共同体模式,优化东北地区创新主体结构,将有助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双创”战略有效实施。
2018 Vol. 0 (5): 107-112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708 KB)  ( 207 )
       研究与探讨
128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与经济的影响——以2018年美国对华301调查报告为例
曲越,秦晓钰,黄海刚,夏友富
以2018年美国对华301调查报告为切入点,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301调查对中国产业和经济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301条款的演变反映了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虽然WTO成立以来301调查的频率明显下降,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强势;2018年的301调查会对当前中国各产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交通、电子、机械、航空、信息和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造成的冲击尤为明显,其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和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受损最为严重;在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之前,美国能在贸易平衡和社会福利方面获得一定改善,但如果贸易摩擦升级,会对两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此外,贸易摩擦提升了中美主要贸易伙伴的社会福利,也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
2018 Vol. 0 (5): 128-135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754 KB)  ( 1421 )
136 信息技术、数字鸿沟与社会公正——新技术风险的社会治理
张成岗,张仕敏,黄晓伟
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扩散及其社会风险治理,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信息技术产品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选取3104个样本,以电视作为传统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手机和电脑作为新兴代表,对该群体首次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时间、使用频率和主要用途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信息通信技术的扩散存在结构性差异,使用电视的时间分布最为均衡,使用电脑的人群分布差异性最大。在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新技术扩散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推动技术产品的均衡分布,预先化解社会风险。
2018 Vol. 0 (5): 136-144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768 KB)  ( 425 )
145 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重在疏通体制
韩凤芹
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科技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从管理的角度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真实状况不清,概念不明确,甚至一些问题被忽视了。问题症结是体制,此时,若片面通过财政的经济刺激实难发挥应有作用。我们建议:慎用经济刺激,疏通体制是根本;以法律规范开放共享,明确各方责权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多元混合的营运模式;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支持方式。
2018 Vol. 0 (5): 145-150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702 KB)  ( 266 )
151 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的影响——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分析
张宏如,刘艳,彭伟
基于多学科的方法,目的在于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影响创业精神的作用机理,通过对长三角213名新生代农民工的纵向数据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提升的帮扶系统,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的心理资本内在动力机制和创业环境的外在动力机制,这也为供给侧改革视阈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的要素”供给等提供了有益启示。
2018 Vol. 0 (5): 151-157 [摘要] ( 31 ) HTML (1 KB)  PDF (753 KB)  ( 285 )
       国际研究
158 国际生物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王宏广,朱姝,尹志欣,张俊祥,李文兰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正在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产业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通过连续20多年对新科技革命、生物经济的跟踪研究,以及对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生物经济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技术引领、多项技术共同推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2018 Vol. 0 (5): 158-164 [摘要] ( 36 ) HTML (1 KB)  PDF (769 KB)  ( 324 )
165 欧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变化趋势——基于对 《欧洲创新记分牌》的分析
程如烟,姜桂兴,蔡凯
《欧洲创新记分牌》是欧盟委员会评估欧盟成员国创新能力和绩效的官方评价报告,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和调整,2017年 《欧洲创新记分牌》的指标体系相较以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本文基于 《欧洲创新记分牌》历年的指标变化,总结了欧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化趋势,并对2017年《欧洲创新记分牌》所采用的新评价体系的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得出对中国的启示。
2018 Vol. 0 (5): 165-172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748 KB)  ( 544 )
173 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的科技政策分析与现实借鉴
陈泽艺,张志辉
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PSAC)以其独特的运行机制、职能属性和政策成就,成为美国冷战时期科技政策史中的线索机构。本文对PSAC主导的科技政策以科学技术、科学伦理、科学价值三个维度进行成就评估,同时对PSAC的双重职能属性做政策价值取向的深入分析。时至今日,PSAC提供的科技政策咨询仍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PSAC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若干结论,对当今中国科学咨询机构的建制提出若干建议
2018 Vol. 0 (5): 173-179 [摘要] ( 44 ) HTML (1 KB)  PDF (751 KB)  ( 664 )
180 技术利基与社会-技术系统型模式——以德国海上风电为例
陈卓淳,徐长生
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的多重视角思路,通过对转型的条件、动力、基本模式及其互动机制多个方面进行梳理整合,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转型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解析德国基于海上风电技术推动其能源系统可持续转型的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德国政府从法律法规、实践标准、资源调动和权力赋予等不同方面对技术利基持续实施自上而下的扶持政策,使该技术最终进入市场,加速了合意的转型速度。最后讨论政府行为在推进技术扩散和系统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
2018 Vol. 0 (5): 180-188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758 KB)  ( 205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