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4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05

产业研究
创新管理实践
创新研究
公共管理与政策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研究与探讨
 
 
       科技政策
5 十六大以来中央涉农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演进特征及发展趋势
傅晋华
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出台了1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和一个《重要决定》。本文对上述12个文件中的涉农科技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厘清政策演变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中央涉农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考。
2014 Vol. 0 (4): 5-9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878 KB)  ( 216 )
10 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的几点思考
秦洁;宋伟
科技部于2013年已经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的研究工作,这表明对该法修订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阐明了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总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及科技经济政策;借鉴国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做法。论证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名称不宜变动;章节设置上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现实需求可增设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两章;具体内容修订可从科技成果转化定义、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政府促进作用和科技中介机构地位及其从业人员资质四个方面展开。
2014 Vol. 0 (4): 10-14 [摘要] ( 319 ) HTML (1 KB)  PDF (842 KB)  ( 245 )
15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推进技术转移工作五年计划(2013—2017)的新举措
郭连成;赵树璠
根据2011年10月28日奥巴马总统备忘录要求,拥有联邦实验室的美国各联邦政府机构制定了2013—2017年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的五年计划,于2013财年开始实施。本文以从事技术转移活动最多的六个联邦机构制定的计划为例,从四个方面整理、分析了其中的新举措,以期为中国技术转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014 Vol. 0 (4): 15-19 [摘要] ( 251 ) HTML (1 KB)  PDF (919 KB)  ( 234 )
20 日本科技创新政策科学的实践及启示
樊春良
科技政策科学是在国家层面促进科技政策研究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目的是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对国家决策提供持续和系统的支持。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国家层面上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的国家。本文指出,日本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科学的发展既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决策科学化趋势的反映,又有日本国家及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日本采取设立专门计划的方式从重点任务、竞争性项目、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以及数据基础等方面全面推进STI政策科学的发展,其特点是:强调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开展战略研究、精心设计项目,全面布局、重视人才建设,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4 Vol. 0 (4): 20-26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1128 KB)  ( 264 )
       创新研究
27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伊彤
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创新体系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及其演变进行了描述,指出了目前两者关系的新特点,并提出了两者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各自定位和作用。
2014 Vol. 0 (4): 27-32 [摘要] ( 255 ) HTML (1 KB)  PDF (1274 KB)  ( 262 )
33 跨国技术转移和扩散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
崔新健;郭子枫;常 燕
本文以中国样本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跨国技术转移和扩散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跨国技术转移和扩散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不同情况的Granger因果关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国际贸易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能促进对方的提高。在短期内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家创新能力互相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国家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却不能有效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在非常短的时期内跨国研发机构嵌入的增多能够短时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而在较长期内跨国研发机构嵌入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2014 Vol. 0 (4): 33-38 [摘要] ( 270 ) HTML (1 KB)  PDF (815 KB)  ( 195 )
39 “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
熊小刚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增长极的“中三角”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中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首先探讨了“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参量系统、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五条建议。
2014 Vol. 0 (4): 39-44 [摘要] ( 288 ) HTML (1 KB)  PDF (1048 KB)  ( 198 )
45 创业孵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
刘刚;李强治
孵化组织创新是促进新企业成长的重要机制。本文识别了社会孵化、企业孵化、公共孵化、创意孵化四种主要的孵化组织模式,从价值网络视角概括了四种孵化组织模式的本质与区别;并探索性地对孵化组织模式创新与演化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创业孵化已经成为创新经济最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必须从更加广泛的视野来理解和推动孵化组织模式的创新。
2014 Vol. 0 (4): 45-50 [摘要] ( 240 ) HTML (1 KB)  PDF (1011 KB)  ( 225 )
       公共管理与政策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政策
李文军
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政策启示价值。本文从系统梳理产业技术政策、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内容已有相关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进展,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2014 Vol. 0 (4): 51-55 [摘要] ( 322 ) HTML (1 KB)  PDF (898 KB)  ( 230 )
56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成本配置模式构建
杨红雄;李 帆;梅智伶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成本投入不足、误投入和重复投入,以及监管成本统一配置机制缺失等现实问题,基于特征映射方法和全过程作业成本思想,提出了功能性监管成本配置模式。该模式强调监管权利和监管责任的归属问题,利于监管成本管理创新;建议设立专门职能机构或人员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成本实行全过程管控,从保障整个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成本投入效果的角度来关注监管成本效率问题,这对政府、承包方、业主、监理方、招标代理方等提高监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2014 Vol. 0 (4): 56-61 [摘要] ( 231 ) HTML (1 KB)  PDF (1277 KB)  ( 195 )
       产业研究
62 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
何康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然后运用GLS法和面板门限回归就环境规制强度对异质性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门限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提高全部行业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波特假说”在行业检验中成立,但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和非线性的门限效应。
2014 Vol. 0 (4): 62-67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941 KB)  ( 260 )
68 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
佟光霁;王卫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不但受制于产业技术进步,也会影响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1978—2011年三次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相关关系,而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这一实证结论,提出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
2014 Vol. 0 (4): 68-73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914 KB)  ( 194 )
       企业研究
74 企业创新的动机:来自市场需求的激励——基于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样本调查问卷分析
张赤东;王元
为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与倾向,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进行了全样本的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查做系列报告三篇,本文是其中之一。基于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样本的调查发现,目前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其次是技术推动。政策导向与支撑因素略低技术推动,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并且对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具有重要影响。进而提出,要关注发展“市场需求政策”,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与支撑作用,为企业创新创造市场。
2014 Vol. 0 (4): 74-79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1030 KB)  ( 326 )
80 市场驱动导向和驱动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
杨智;黄梦鸽;俞沈峰
本文将市场导向划分为市场驱动导向与驱动市场导向两种类型,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出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湖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驱动导向对应用性学习有正向影响,对探索性学习有负向影响;驱动市场导向则只对探索性学习有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实施市场导向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2014 Vol. 0 (4): 80-85 [摘要] ( 294 ) HTML (1 KB)  PDF (1097 KB)  ( 179 )
86 高技术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合作策略的多阶段选择机制
刘松;高长元
为明确不确定环境下合作成本、学习能力、惩罚机制、合作收益等因素对高技术虚拟企业中各类合作伙伴合作行为的影响,将合作伙伴分成投资占优和学习能力占优两类,并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博弈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建立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综合分析高技术虚拟企业生命周期内两类伙伴选择合作策略的互动过程。研究表明,两类伙伴确定各自最优合作策略的过程相互依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合作阶段以及有关变量的取值范围共同决定了伙伴的最优合作策略组合及其均衡结果,但相关因素影响两类伙伴合作策略选择的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014 Vol. 0 (4): 86-92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943 KB)  ( 183 )
93 制造企业价值导向的云制造ERP研究
李晓;刘正刚
本文基于PSS与EPSS管理是制造企业面向云制造的价值管理分析,研究制造企业价值导向的云制造ERP。其中,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PSS管理对ERP影响的分析,阐明面向PSS的ERP子系统这一制造服务化导向ERP基石的内涵;基于有机集成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与EPSS内外共生及其集成研究可解决企业价值管理难题的分析,阐明面向EPSS管理的ERP系统为制造企业价值导向的云制造ERP方案。
2014 Vol. 0 (4): 93-98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1133 KB)  ( 300 )
99 创业者留学经历对中小高科技企业创业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文岩;孙福全;刘平青
本研究将留创企业与非留创企业进行对比,试图通过两类高科技企业的比较来评价创业者留学经历在促进中小高科技企业创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留创企业与非留创企业在成长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创业者特征、组织制度安排、社会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创业者留学经历对于其开创事业、跨国资源利用、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本土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014 Vol. 0 (4): 99-105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981 KB)  ( 196 )
       区域研究
106 基于成交额的产业技术转移方式对北京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
冯秀珍;刘继青
本文基于不同产业技术转移方式的成交额,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技术转移方式和北京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关联关系,分析不同产业技术转移方式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政府机构提高技术转移工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4 Vol. 0 (4): 106-112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1185 KB)  ( 243 )
113 基于ESDA-GIS的皖江城市带产业空间判识及用地对策分析
范树平;程久苗;项思可;张红梅;朱传民
本文以皖江城市带区县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区域六大产业类型的分异及集聚程度进行空间判识。研究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产业区位熵空间分异明显,熵值极高区与极低区表现突出,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②只有轻纺产业发展的集聚程度较高,其他类型产业表现并不突出,区域产业结构关联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竞相合作的区域联动机制;③高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没有高高或低低集聚区域,其他四类产业类型均存在高高或低低的集聚区,而轻纺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说明产业空间布局已处于正在集聚过程。
2014 Vol. 0 (4): 113-117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1537 KB)  ( 215 )
       研究与探讨
118 中国高校R&D投入与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研究
张海英;周志刚;朱迎春
基于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高校R&D投入、GDP、产业结构变动等变量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技术,考察高校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未形成面板协整关系,而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看,前期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当期高校R&D投入,具有同向作用,但前期高校R&D投入未能有效促进当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长远看,高校R&D投入与GDP之间的方差贡献率均较大。
2014 Vol. 0 (4): 118-122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868 KB)  ( 209 )
123 基于TRIZ原理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解决方案研究
郭甦;张 峭;赵思健;赵俊晔
本文基于TRIZ创新理论,利用系统分析、三轴分析和矛盾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信息不对称是引发中小涉农企业贷款失灵的根源,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中小企业综合金融网络服务平台,利用政、银、企、中介等多方力量来共同改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思路与设计。
2014 Vol. 0 (4): 123-128 [摘要] ( 261 ) HTML (1 KB)  PDF (1250 KB)  ( 208 )
129 基于多属性匹配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模型
单虎;丁帅;杨善林
本文研究了多方救援协作背景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度分配函数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数据形式化表示;其次定义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救援需求与多方救援力量匹配度的概念,并给出衰减因子以实现对不同救援力量间抵达时间、救援能力以及救援效率的区分;最后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救援需求与救援能力多属性匹配算法,用以支持有效应急救援策略的生成。
2014 Vol. 0 (4): 129-134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1119 KB)  ( 211 )
       国际研究
135 全球化时代的创新博弈——中日企业专利竞争研究
何隽
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竞争策略往往与国家战略密切联系。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专利的能力,不仅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将影响本国国际竞争力。本文由中日两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入手,研究中日企业在全球的专利竞争,重点分析未来中日两国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新能源产业的专利竞争态势,进而指出中日企业的专利竞争最终将发展成自主创新能力的博弈,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企业能否逐步赶超日本企业的关键。
2014 Vol. 0 (4): 135-140 [摘要] ( 256 ) HTML (1 KB)  PDF (1490 KB)  ( 211 )
141 基于BRICS比较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取向
张朝华;陈池波
中国作为BRICS成员之一,与其他成员国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很多相似的国情。通过分析和比较BRICS的生产者支持政策、一般服务支持政策的异同以及BRICS的生产者支持水平和一般服务支持的投入水平,从而充分认知中国目前农业支持政策的实际实施效应和不足,通过借鉴其他四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为完善中国农业支持政策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2014 Vol. 0 (4): 141-147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1262 KB)  ( 203 )
       创新管理实践
148 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中国南车动车组20052011年纵向案例研究
江积海;蔡春花
动态能力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拓展或整合资源库的能力,本文旨在分析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论文从能力的使役主体、使役行为、使役客体三个维度构建动态能力与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建立“动态能力运作能力资源组合创新绩效”的主导逻辑;剖析了创新主体、动态能力、运作能力、创新资源四个层面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逻辑及作用机理;最后,论文通过中国南车2005—2011年间动车组的纵向案例分析,印证相关的研究结论,提出案例的管理启示。
2014 Vol. 0 (4): 148-154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1298 KB)  ( 237 )
155 用户企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维度构思:一个建筑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胡保亮;朱国平
本文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如何从物联网的应用中获取价值。具体来说,通过一个建筑企业的探索性案例探讨了用户企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维度结构。研究发现:物联网具有两个方面的商业价值——效率与新颖;物联网具有两个方面的技术能力——感知与智能;用户企业物联网商业模式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基于感知的效率、基于感知的新颖、基于智能的效率与基于智能的新颖。
2014 Vol. 0 (4): 155-160 [摘要] ( 296 ) HTML (1 KB)  PDF (1037 KB)  ( 222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