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房汉廷. 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与靶向措施[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0-0. |
[2] |
刘冬梅, 黄宁, 韩佳伟, 韩军徽. “十五五”时期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优势与挑战[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1-7. |
[3] |
吕佳龄, 玄兆辉, 胡贝贝. 探索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来自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8-16. |
[4] |
庞娟. 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高地建设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技能结构与数字技术扩散的中介效应考量[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17-26. |
[5] |
唐弋超, 潘成利, 李婧, 肖国华, 马仕英, 马毓聪.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政策效果研究——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27-35. |
[6] |
汪琛, 武晨箫, 李正风. 新时期联合基金项目统筹管理优化研究——基于多元主体交互网络分析的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36-44. |
[7] |
赵荧梅, 王文平. 如何最大化释放新型研发机构的要素潜在贡献率——基于股权-控制权优化配置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45-56. |
[8] |
马忠法, 李明威. 论构建气候技术知识产权共享的联合研发机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57-66. |
[9] |
王智毓, 吕华侨, 西桂权, 杨濛濛. 数字技术创新如何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67-76. |
[10] |
何怀文, 叶宣含. 数字孪生视角下的工业数据配置及流动规则[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77-85. |
[11] |
安琪, 方炜, 冯启良.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86-94. |
[12] |
范旭, 王本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基于嘉拓智能的纵向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95-104. |
[13] |
汪琦. 深度伪造的国家安全风险与融贯治理路径[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105-115. |
[14] |
张艳菊, 付欢利, 王世权, 张菲. 区域治理多要素耦合对科技人才集聚影响的时空效应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116-129. |
[15] |
段永彪, 董新宇. 政府数字平台何以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效能——基于“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的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5, 6(7): 130-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