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0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科研管理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中英文目录
卷首语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0 Vol. 1 (2): 0- [摘要] ( 25 ) HTML (1 KB)  PDF (1704 KB)  ( 132 )
       卷首语
0 2020年5G商业化应用展望
本刊编辑部
2020 Vol. 1 (2): 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879 KB)  ( 138 )
       科研管理
1 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中的知识产权研究
吴卫红, 董姗, 范治成, 相朋超
共享理念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闲置科研仪器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科研仪器设施更合理的分配。而科研仪器设施的共享使得科研力量在更大程度得到释放的同时,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与激励的问题。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从外部环境和内在作用关系两方面探索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中知识产权的形成机理,厘清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为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2020 Vol. 1 (2): 1-8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5889 KB)  ( 326 )
9 创新与共享: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知识产权政策
李晓桃, 袁晓东
本文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为例,根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的规定,分析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肩负的知识产权使命,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促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知识产权政策建议。
2020 Vol. 1 (2): 9-16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6413 KB)  ( 368 )
       创新研究
17 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机制研究
刘平峰, 张旺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非线性耗散自组织共生系统,具有类比生态系统递进演化机制,三大栖息者研究群、开发群和应用群交织成相互竞争、协同演化的多边多向交流机制。本文以三大种群为切入点,紧扣生态学特征,引入Logistic增长模型,构建多种群共生演化动力学模型,运用数值仿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不同共生模式下种群共生演化规律,实证预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1990—2050年共生演化趋势。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种群共生演化轨迹符合Logistic增长规律,分起步、成长、成熟和饱和4个时期;共生演化均衡态及均衡条件取决于种群之间共生度的强弱;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正处于成熟期后半阶段,演化模式为互利共生,预计2030—2050年为饱和时期。
2020 Vol. 1 (2): 17-27 [摘要] ( 58 ) HTML (1 KB)  PDF (7901 KB)  ( 278 )
28 创新网络中组织异质性、互动强度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
陈关聚, 张慧
本文从组织异质性不同维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创新网络中互动强度对组织异质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278家合作创新的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变量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目标异质性和文化异质性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负向效应,管理自主权异质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不明显。互动频率对目标异质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互动质量对目标异质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管理和实践方面的启示。
2020 Vol. 1 (2): 28-35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5245 KB)  ( 393 )
36 创新情境、吸收能力与开放式创新共演路径——基于华为、海尔、宝洁的跨案例研究
杨磊, 刘海兵
本文以组织外部情境和内部能力基础为主要切入视角,以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为问题导向,选择华为、海尔、宝洁进行跨案例研究,将吸收能力作为重要的参与变量,试图探索创新情境与开放式创新的共演路径。研究发现:①开放式创新路径随创新情境的动态变化呈现内部依赖—主导参与—社群共创的演化规律;②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创新情境有高度匹配性;③开放式创新开放方向可能的影响因素是行业属性、技术生命周期及企业文化;④吸收能力既是开放式创新实施的前提也是开放式创新的目标,吸收能力的演化对开放式创新的变迁起到了推动作用,与创新情境构成三者的共演模型。
2020 Vol. 1 (2): 36-45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7346 KB)  ( 427 )
       产业研究
54 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余吉安, 徐琳, 殷凯
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中,提升了传统文化产品的技术性和新颖性。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本文以智能书法台为例,分析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和市场化过程,研究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的成效。智能书法台的研制和使用,为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重要启示,表明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创产业的融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创产业变革,形成新业态、新模式,还有利于促使相关产业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2020 Vol. 1 (2): 54-61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6305 KB)  ( 615 )
       企业研究
62 中国创业孵化失败的构型分析——基于fsQCA的实证检验
张宝建, 段思垚, 贾梦宇, 李鹏利
科技企业孵化已成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但入驻企业存活率低,成长性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孵化实践。目前,关于创业孵化的研究偏向于单一要素或系列要素对创业孵化的影响,忽略了要素间的关联性和协同性,难以有效解释创业孵化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创业孵化过程的系统性特征迫切要求采用构型理论对此进行重新审视。基于此,本文采用质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人才供给、金融支持和科技转化3个维度因素缺失与创业孵化失败间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导致孵化失败的因素并不唯一,且本文发现存在5条导致创业孵化失败的构型。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创业孵化资源的匹配投入决策及制定科技创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020 Vol. 1 (2): 62-71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7350 KB)  ( 329 )
7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进与展望
周五七
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和政策追踪,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动机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诠释,回顾了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认为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起步较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意愿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差异大,环境信息应用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传导机制不健全。需要扩大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范围,加强企业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增强环境信息的市场化应用,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2020 Vol. 1 (2): 72-79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6354 KB)  ( 344 )
80 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与正规企业绩效:促进还是抑制
龚广祥
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数据,考察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对正规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不仅会降低正规企业净利润,而且还会降低正规企业销售额,即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会抑制正规企业绩效的提升,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和变换估计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分营商环境看,在政府管制越轻、中介组织体系越成熟、法律环境越好、产权保护越完善的地区,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对正规企业绩效的抑制效应越小。分行业看,与高技术行业相比,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对低技术行业正规企业的绩效负面影响更大。机制检验表明,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会加剧正规企业融资约束、抑制正规企业创新,进而降低正规企业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出台针对非正规部门的相关政策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0 Vol. 1 (2): 80-90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7073 KB)  ( 293 )
91 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大客户:创新的动力来源还是安逸的避风港
刘亭立, 李萌萌
本文以中关村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创新特质,实证检验大客户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公司对大客户依赖度的增加,“赢家效应”凸显,“市场幻觉”导致公司创新意愿、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证实,大客户话语权差异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修正作用,当大客户拥有主动话语权时,公司的创新动能有所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的存在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安逸的避风港,导致公司创新懈怠,但这一影响会受到大客户话语权的制约。
2020 Vol. 1 (2): 91-98 [摘要] ( 52 ) HTML (1 KB)  PDF (5403 KB)  ( 309 )
       区域研究
99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制度保障的实证研究
秦倩, 马治国
中美经贸摩擦以知识产权之名展开,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差异受到美国《2017特别301报告》的诟病。为此,实证考察了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首先确立了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与方法;其次综合筛选了5项一级指标及28项二级指标,并以31个省(区、市)的具体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确立了6个综合评价因子;最后计算得出各因子中省市的得分,总结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特点与问题。鉴于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升级是区域创新发展之翼、知识产权强国之路,以及提升国际经贸主动权之需,提出应从立法、执法和司法3个层次进行制度保障,立法保障方面坚持国家推进与地方自查的并进,执法保障方面促进自行圆满与司法衔接的共同提升,司法保障方面强化专业审判与社会教育的统合。
2020 Vol. 1 (2): 99-109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7950 KB)  ( 244 )
110 技术异质、区域差距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许学国, 王依灿, 罗冬康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2020 Vol. 1 (2): 110-121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7874 KB)  ( 273 )
       人才研究
122 技术创新失败挽救中“核心科学家”的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
张鹏飞, 董晓东
采用多案例研究设计,从挽救技术创新失败项目的视角切入,回溯沙利度胺等四种失败创新药物的挽救全程,对比分析挽救过程中所有科学家的行为及作用,进而提取挽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此类科学家具备“跨界型”“高度异质性集成能力”两大特征,属于典型的巴斯德象限式科学家。最后,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应对创新失败并有效挽救创新失败提供有益的若干管理启示。
2020 Vol. 1 (2): 122-132 [摘要] ( 46 ) HTML (1 KB)  PDF (7638 KB)  ( 269 )
133 科研团队创新网络的演进、偏好与仿真研究
李艾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项目的实施大都需要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的科研团队来完成,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对科研工作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演化无标度网络模型与仿真分析,研究科研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分析复杂网络演化中的巨分支现象和网络创新活动中科研人员个体在科研团队构成过程的偏好吸引现象及相互作用,验证科研团队构建与发展中成员组合的合理配置和效率问题,并对科研团队的人员构成提出建议。
2020 Vol. 1 (2): 133-138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4847 KB)  ( 267 )
139 CEO开放性特征、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化程度
陈志红, 张莹, 李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CEO开放性特征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系统检验了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和期望落差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CEO开放性特征越强,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创新能力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②期望落差正向调节了CEO开放性特征和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③期望落差正向调节了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④CEO开放性特征、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中介效应模型也受到期望落差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以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为目标的中国企业CEO选择提供了参考。
2020 Vol. 1 (2): 139-147 [摘要] ( 51 ) HTML (1 KB)  PDF (5973 KB)  ( 427 )
       研究与探讨
148 反思性与公众参与科学——对科研人员的实证研究
卢阳旭, 赵延东
公众参与是现代科技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科研人员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的研究数量不多,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一项全国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深入考察科研人员的反思性如何影响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公众参与科学普遍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需要公众参与。科研人员的科技风险反思性和科学家责任反思性都能提高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支持度,但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反思性的人才更可能支持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所倡导的“溯源式”的公众参与。
2020 Vol. 1 (2): 148-155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5499 KB)  ( 276 )
156 绿色技术银行的运营模式及实践思考
赵淑芳, 李希义
绿色技术银行是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而提出设立的一种促进绿色技术转移和转化的专业化机构。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绿色技术银行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绿色技术银行已在构建绿色技术信息平台、绿色技术转化平台和绿色技术金融平台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绿色技术银行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运行机制不畅、绿色技术库建设滞后、绿色技术行业标准不明确以及相关人才的缺乏等问题。通过与高智发明等公司专利运营模式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实践经验的进行比较,并结合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增加项目来源、加快绿色技术标准制定、培育和引进复合型人才等促进绿色技术银行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0 Vol. 1 (2): 156-164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6686 KB)  ( 266 )
165 发展质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借鉴
肖周燕
本文在辨析发展质量概念基础上,以环境和收入分配的库茨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探讨中国的发展质量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发展质量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改善3个阶段;中国、印度和美国发展质量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曲线,日本则呈现倒U型曲线。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并不存在关联,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影响不会因为收入差距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是影响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质量及影响因素表现出一致性,处在上升阶段的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影响在更高的收入差距水平下的作用增强。中美日印4国发展质量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2020 Vol. 1 (2): 165-175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6919 KB)  ( 184 )
176 中国科技伦理现状及其制度建设对策——基于司法判例的考察
王少
本文研究认为,深入认识科技伦理现状有助于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考察提及科技伦理关键词的判例可以探明中国科技伦理的真实现状。中国重视科研伦理甚于技术和工程伦理,重视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甚于环境伦理和信息伦理。当前亟需在部分科技领域完善伦理制度,科技伦理制度中的权利规定应区分伦理领域,责任追究应以行为为中心,科研伦理制度应重视原则性规定,科技伦理教育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020 Vol. 1 (2): 176-182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5076 KB)  ( 316 )
183 从研发经费及其制度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中美大学的比较研究
肖广岭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及OECD大学研发经费的地位与规模、来源结构、支出结构三类指标和中国与美国前100名大学研发经费的比较,阐述中美两国大学研发经费的相关制度,特别是经费来源及获取方式、研发组织管理的不同,分析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2020 Vol. 1 (2): 183-188 [摘要] ( 21 ) HTML (1 KB)  PDF (789 KB)  ( 488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