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7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1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公共管理与政策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研究与探讨
中英文目录
科技投资
商业模式创新
卷首语
 
 
       中英文目录
1 中英文目录
2017 Vol. 0 (2): 1-3 [摘要] ( 61 ) HTML (1 KB)  PDF (1423 KB)  ( 97 )
       卷首语
4 产业政策下的小企业发展
本刊编辑部
2017 Vol. 0 (2): 4-4 [摘要] ( 87 ) HTML (1 KB)  PDF (722 KB)  ( 189 )
       创新研究
5 中国创新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
魏世杰
近十年以来,中国创新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创新政策的发展,同时存在着创新政策盲点。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政策体系还要在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2017 Vol. 0 (2): 5-10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1167 KB)  ( 953 )
11 创新研究的系统性方法:源起与发展
封凯栋,付震宇,李君然
本文通过探究创新系统及相关理论的源起与发展,来辨析其理论核心。本文强调,系统性理论方法的核心在于揭示创新是一个涉及社会多主体的、反复的互动过程,由此市场必然是一个“受组织的市场”;创新政策的核心在于修补“系统失灵”或“生态失灵”,而不仅仅是解决个别的“市场失灵”。但创新研究本身所揭示的创新活动的演化性和复杂的系统性特征,又使得其在界定系统边界与标准化研究工具上存在困境,从而使得创新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行动者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和能力,这就要求政策决策者在进行政策操作时增强系统性观念,同时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协作性。
2017 Vol. 0 (2): 11-16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1085 KB)  ( 389 )
17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四维理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朱斌,欧伟强
以时间、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创新协同度为维度,构建了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四维理论模型,从微观、动态的视角,探讨四维视阈下创新要素、创新形态、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流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创新流,要提高创新能力水平,必须进行创新系统内部创新要素的协同管理。创新要素组合的突变重组,导致主、新流创新轨道的切换,创新能力层级提升,进而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
2017 Vol. 0 (2): 17-24 [摘要] ( 66 ) HTML (1 KB)  PDF (1516 KB)  ( 399 )
25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包容性创新的成长机制研究
赵武,陈琳
企业与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群体经济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包容性创新的重要前提。从BOP群体与企业的关系视角出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结构洞”现象,即政策制度和配套设施短缺导致的“市场洞”,融资困难、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信息获取、传播和扩散困难导致的“信息洞”。引入小微企业作为第三方,搭建大企业与BOP群体之间的连接桥。提出在包容性创新情境下,利用小微企业的定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协调优势来实现“结构洞”的跨越,并在从企业能力提升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建议。
2017 Vol. 0 (2): 25-31 [摘要] ( 75 ) HTML (1 KB)  PDF (1103 KB)  ( 345 )
       公共管理与政策
32 清洁技术创新及其政策激励机制研究评述
王俊,王俊杰,刘丹
整理文献发现:清洁技术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还没有被权威的界定;技术创新方向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方面理论和实证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清洁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着庇古的税收理论和科斯的产权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结论认为推动技术创新转向清洁技术的轨道,需要偏向性而非中性的激励政策来打破传统高排放技术进步的路径锁定,但是政策激励效应必须控制在外部性的约束范围内。
2017 Vol. 0 (2): 32-37 [摘要] ( 75 ) HTML (1 KB)  PDF (1059 KB)  ( 326 )
38 国家技术赶超动力机制与赶超绩效差异的原因分析
郑长江,谢富纪,崔有祥
总体层次技术概念界定有基于增长核算技术和基于熊彼特创新概念两条线索,以这两条线索基础发展出两种技术差距和技术赶超概念界定方法。技术赶超动力包括经济收敛、后发优势、制度转型和技术移植四种类型。经济收敛和后发优势是基于个体决策实现技术赶超动力机制,制度转型和技术移植是通过基于群体决策实现的技术赶超动力机制。运用国家技术赶超动力机制解释不同国家的赶超绩效差异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之上,分别是基于群体决策赶超动力机制对赶超绩效的影响更加重要,不同国家的赶超实践具有竞争性,与技术领先国家制度差异越大的国家的制度转型成本越高。
2017 Vol. 0 (2): 38-43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1232 KB)  ( 508 )
44 平台网络成长的动力机制与复杂平台网络管理
杜玉申,楚世伟
主流平台理论将交叉网络效应视为平台网络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认为平台网络管理应该遵循“尽快长大”战略。综合主流平台理论与商业生态系统、技术标准竞争、系统竞争等相关理论可以发现,平台网络中同时存在着交叉网络效应和网络协同效应两种动力机制,随着网络复杂性的增加,网络协同效应变得越来越显著。“尽快长大”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交叉网络效应,因而不适用于复杂平台网络。复杂平台网络的管理应该以增强网络协调性为目标,具体措施包括网络整体规划、交互界面设计、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通过对比八百客和阿里软件两个在线软件平台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效果印证了上述观点。
2017 Vol. 0 (2): 44-50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1112 KB)  ( 259 )
51 演化视角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模式研究
李玥,张雨婷,李佳
集成服务符合大数据时代和开放式创新的发展趋势,是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的重要战略选择。提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演化过程、主导优势及服务创新规律,结合共享平台典型服务案例,构建基于单点响应的信息对接服务、基于多点组合的知识协同服务、基于网络共生的智慧融合服务等集成服务模式。为提高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决策借鉴。
2017 Vol. 0 (2): 51-57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1223 KB)  ( 482 )
       产业研究
58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对比研究
冯楚建,谢其军
本文从政策绩效角度,应用三阶段的DEA和聚类分析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①外部环境因素对各国光伏产业政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规模效率低是政策效率较低的主因;②中国和德国的光伏产业虽然利用规模较大,但出现了规模不经济;③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可分为三类,一类:德国、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二类:中国、法国和马来西亚,政策效率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三类: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和丹麦,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7 Vol. 0 (2): 58-65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1109 KB)  ( 552 )
66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程中华,李廉水,刘军
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框架,并采用2003—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但这种促进效应受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环境规制对工业化中期和后期阶段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对中期阶段城市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的促进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017 Vol. 0 (2): 66-72 [摘要] ( 81 ) HTML (1 KB)  PDF (1151 KB)  ( 506 )
73 创意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自2004—2013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洪进,高永,杨洋
本文结合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一种新兴产业业态——创意产业,其集聚式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量的增长、产业可持续发展即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影响显著,并且因区域创新、人力资本以及投资的不同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加大创意产业投资以及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创意产业的区域集聚水平,在新常态下将有利于带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2017 Vol. 0 (2): 73-79 [摘要] ( 75 ) HTML (1 KB)  PDF (1092 KB)  ( 298 )
80 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测量
李慧,平芳芳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赋值权重。在此基础上,基于2000—2011年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较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整体偏低。
2017 Vol. 0 (2): 80-86 [摘要] ( 55 ) HTML (1 KB)  PDF (1130 KB)  ( 393 )
87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
饶世权,陈家宏
一般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障碍主要是国际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污名化”与知识产权遏制。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影响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的创新模式及知识产权归属,东道国的法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及国际高铁巨头的知识产权竞争等国际因素。如果说国内、国际因素相对较为单一的话,那么,东道国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对不同的东道国需要选择差异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应综合考虑中国利益、东道国的其他因素和国际竞争因素,选择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具体、适当变通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
2017 Vol. 0 (2): 87-91 [摘要] ( 83 ) HTML (1 KB)  PDF (1042 KB)  ( 446 )
       企业研究
92 技术标准联盟主导企业标准化能力研究
王道平,韦小彦,邹思明,方放
本文从技术标准化视角定义了标准化能力内涵,分析了标准化能力形成的动因与基础,提出了标准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对闪联标准联盟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标准联盟主导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是由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能力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随着标准化的进程不断动态发展;主导企业应依据标准化阶段特征,合理规划标准化能力,才能有效促进技术标准化实现。这一结论对提升标准化能力,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制定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017 Vol. 0 (2): 92-97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1188 KB)  ( 244 )
98 企业创新网络知识分工机理及实现方式
余维新,顾新,万君
本文首先对知识分工与劳动分工进行了比较,然后从模块化的视角将知识分工分为知识建模、模块化分解、知识众包三个过程,分别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Web2.0核心技术,构建了由创新社区、智能分工系统、云众包平台所构成的知识分工平台,分析得出社区交互、创意转化、技术匹配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运行模式,和同侪研发、质量控制、创意交换三大运行机制。
2017 Vol. 0 (2): 98-104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1192 KB)  ( 275 )
105 基于业务视角的企业碳资产识别研究——以A汽车集团为例
曾尹,范莉莉,李树良
本文从新的视角,在归纳企业碳资产内涵的基础上厘清影响碳资产形成的内、外部因素,并以企业业务活动为碳资产的源泉,以A汽车集团为例证企业,基于拓扑结构建立乘用车业务活动关系网络,给出从业务活动关系中识别碳资产的方法,阐述各碳资产的形成机理,提炼出乘用车业务板块的碳资产网络,并以此提出企业碳资产再识别的思路;最后基于本文的碳资产识别原理给出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2017 Vol. 0 (2): 105-113 [摘要] ( 63 ) HTML (1 KB)  PDF (1723 KB)  ( 305 )
       区域研究
114 创新要素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时间差异分析
冯南平,魏芬芬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运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混合回归模型,研究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等因素对人才、资金和技术三类可流动性创新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虚拟变量,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创新要素流动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017 Vol. 0 (2): 114-120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1094 KB)  ( 381 )
121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李健旋,程中华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2017 Vol. 0 (2): 121-126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1074 KB)  ( 293 )
127 网络位置、地理临近性对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郭燕燕,杨朝峰,封颖
为充分挖掘创新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探究地理临近性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本文以中国碳纳米管领域专利为例,从动态演化角度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心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当创新主体中心度过大时,会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地理临近性与中心度的交互作用正向调节创新产出,地理临近性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创新产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对创新主体合作伙伴选择以及自我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创新主体要考虑自身在合作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地理临近性。
2017 Vol. 0 (2): 127-134 [摘要] ( 65 ) HTML (1 KB)  PDF (1173 KB)  ( 433 )
       科技投资
135 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基于融资环境视角的研究
李俊成,马菁
基于中国31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的方法,从融资环境视角研究了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融资环境中的金融结构和财政支持力度同样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而外商投资强度与科技创新的实现显著负相关;市场主导程度高和财政支持力度大的条件下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有着更高的相关性,而较高外商投资强度的条件下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更低;由此,提高市场融资比例和财政科技支出比例可能提高R&D资金推动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外商投资占比的增加则会削弱这一效率。
2017 Vol. 0 (2): 135-142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1090 KB)  ( 360 )
143 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广义倾向得分法的实证研究
马玉琪,扈瑞鹏,赵彦云
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广义倾向得分法和最新发展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测度了税收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在不同强度下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动态效应,并就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认为:财税政策对不同规模高新技术企业R&D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存在政策最优作用区间。大中企业的R&D投入只对税收优惠的强度变化敏感,税收优惠强度增加可有效促进其R&D投入,而直接补贴的边际激励效应不显著;小微企业对两种政策均较为敏感,税收优惠对其R&D活动的激励作用显著,随着直接补贴的强度增加其R&D投入水平缓慢提高。
2017 Vol. 0 (2): 143-149 [摘要] ( 62 ) HTML (1 KB)  PDF (1146 KB)  ( 356 )
       商业模式创新
150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变过程研究
董岳,王翔,周冰莲,张冬
本文提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互联网1.0时代的“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到2.0时代的社群商业模式,再到3.0时代的“互联网+产业链O2O”商业模式,再到4.0时代的“互联网+跨产业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质、结构和特征,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时代遵循“线上流量变现”的商业逻辑,而互联网3.0和互联网4.0时代倡导“线下融合聚变创新”的价值逻辑。本文结合国内企业典型案例分析予以佐证。本文研究对于中国企业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开展互联网+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
2017 Vol. 0 (2): 150-155 [摘要] ( 74 ) HTML (1 KB)  PDF (1050 KB)  ( 671 )
156 论O2O商业模式的演变轨迹、应用分类和发展趋势——万达转型阵痛的启示
祁明,陈俊君
本文首先提出O2O概念,其次针对国内O2O进行探讨,通过发展过程和1.0~4.0演变阶段来描述O2O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详尽而系统地梳理了业界的主要O2O案例,根据实践案例的内在逻辑和功能特点,归纳出21种O2O类型,解决了业界浅显的“行业/垂直应用+O2O”分类法存在的问题,为实践者实现商业逻辑优化提供指导。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对万达转型O2O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2017 Vol. 0 (2): 156-163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266 KB)  ( 643 )
164 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2017 Vol. 0 (2): 164-170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287 )
       研究与探讨
171 基于活动分析法的科技外交三元模型
张翼燕,章宁
本文对国内外的科技外交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综述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入活动分析方法,把科技外交作为人类的一项活动加以观察。通过与关联活动的比较分析,提取了科技外交的三个元特征——科技、国家意义和国际交往,建立了科技外交的三元模型,并给出了科技外交的狭义和广义定义。
2017 Vol. 0 (2): 171-177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1334 KB)  ( 329 )
178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过程研究——以桑德集团为例
许小艳,李华晶
本文在创业理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融合的基础上,以复杂适应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为研究框架,通过对环保行业龙头企业桑德集团的案例分析,提炼了复杂多变创业环境中创业型组织不断洞察市场进行机会识别与开发的复杂适应过程,提炼出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复杂动态和交互适应的内在机理,构建出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过程的复杂适应性模型。
2017 Vol. 0 (2): 178-185 [摘要] ( 73 ) HTML (1 KB)  PDF (1330 KB)  ( 772 )
186 基于DPSIR模型的智慧政务信息生态评价研究
张腾,张建光,尚进
智慧政务信息生态评价是一个动态性、系统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利用DPSIR 理论模型,全面分析智慧政务信息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因素,从而理清智慧政务信息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以及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智慧政务信息生态发展程度评价模型,并且采集中国2011—2014年的数据计算评价结果,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智慧政务信息生态整体实现程度逐年稳步提高,并且各指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和规律性。
2017 Vol. 0 (2): 186-192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1212 KB)  ( 496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