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6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2-12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公共管理与政策
农业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研究与探讨
知识产权管理
中英文目录
卷首语
 
 
       中英文目录
3 中英文目录
2016 Vol. 0 (2): 3-3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954 KB)  ( 168 )
       卷首语
4 仍需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2016 Vol. 0 (2): 4-4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693 KB)  ( 194 )
       创新研究
5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的颠覆性技术成长过程研究
许泽浩,张光宇,廖建聪
从颠覆性创新概念出发,总结了颠覆性创新市场化过程中的特点,探讨了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视角的颠覆性技术的成长过程,论述了颠覆性技术由技术的选择、市场的选择、市场的建立、市场的扩大和范式的形成五个阶段,实现产业化的过程。
2016 Vol. 0 (2): 5-9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998 KB)  ( 345 )
10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杜德斌,何舜辉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最后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多要素系统,其中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是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
2016 Vol. 0 (2): 10-15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020 KB)  ( 1093 )
16 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化解   ——基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
蒋兴华,吴伟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2016 Vol. 0 (2): 16-2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1051 KB)  ( 272 )
       公共管理与政策
21 新兴大国扶持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政策演化
黄永春,李倩
本文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为达到最优稳定状态政府应采取的策略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演化A-U模型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企业赶超的“三阶段、三维度”政策工具框架,进而解析了中国扶持TD-SCDMA技术赶超的政策工具。结果表明,在混沌阶段,新兴大国应强化供给政策和环境政策以推动技术突破;在主导设计阶段,应强化需求政策与环境政策以促进技术商业化,并借助供给政策引导互补技术的研发;在成熟阶段,应强化需求政策与环境政策以抢占市场,并辅以一定的供给政策引导技术变革。
2016 Vol. 0 (2): 21-27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1109 KB)  ( 194 )
28 特定技术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可持续创新政策干预的新论据
陈卓淳
特定技术创新系统(TSIS)思路认为主流的“市场失灵”和传统创新系统结构上的“系统失灵”都不足以作为创新政策干预的依据,本文提出以系统功能作为政策分析的基础。一个TSIS的成功发展必定是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将功能和结构整合纳入TSIS分析框架中,可以准确识别技术系统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机制,为激励政策提供更具体的依据和目标。本文结合中国风电技术发展的实际,说明功能—结构分析框架对可持续技术创新政策干预的意义。
2016 Vol. 0 (2): 28-33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1073 KB)  ( 278 )
34 服务型制造的合同治理、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彭本红,谷晓芬,武柏宇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务型制造利益相关者数据,探讨制造商不同治理方式与项目绩效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制造商多采用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并重的方式,而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并弱的方式较少;制造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采用的合同治理程度越高,项目绩效越好;采用关系治理程度越高,项目绩效也越好;制造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采用合同关系并重方式取得的绩效比其他治理方式取得的绩效更好。
2016 Vol. 0 (2): 34-40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088 KB)  ( 257 )
       产业研究
41 基于复合有序度模型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动力子系统间的有序度分析
范德成,李昊
本文首先将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并选取变量,之后采用最优组合赋权的方法对其进行权重估计,最后建立复合有序度模型评价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动力系统中子系统间的有序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动力系统中子系统的有序度发展状况不佳,而且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决定了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动力系统的子系统有序度。
2016 Vol. 0 (2): 41-47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1182 KB)  ( 224 )
48 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实证研究
仲鑫,游曼淋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中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学研发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制造业出口。
2016 Vol. 0 (2): 48-53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068 KB)  ( 184 )
5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葛志远,刘奕汝
本文探讨了当今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首先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衡量和主要因素体系,对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率、生物医药规模、老龄化趋势和资金进入壁垒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和企业应该基于上述方面来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协调,其研发活动能更有效率和效果,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6 Vol. 0 (2): 54-59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1304 KB)  ( 330 )
60 研发投入、纯技术效率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郝婷,赵息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的132家医药制造业公司411个混合截面数据,对研发投入、纯技术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后的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以及纯技术效率对企业价值均产生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期为一期;纯技术效率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2016 Vol. 0 (2): 60-66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112 KB)  ( 406 )
       企业研究
67 环境态度对企业绿色IT/IS利用的影响
杜荣,迟哲,邵芳
企业生产对于雾霾形成具有较大责任,迫切需要就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基于绿色IT/IS研究理论框架,提出企业环境态度对绿色IT/IS战略、绿色IT/IS建设和绿色实践的影响机理模型,开发这些因素的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多家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168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环境态度对环境保护具有两条影响路径,既直接影响企业的绿色实践,又通过绿色IT/IS战略和绿色IT/IS建设间接影响绿色实践。该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和管理启示。
2016 Vol. 0 (2): 67-73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118 KB)  ( 355 )
74 新企业战略组合与影响因素探讨
陈彪,蔡莉,汤淑琴,陈娟艺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资源观、产业观和制度观,结合战略管理的核心思想构建研究框架,利用五个案例分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组合的形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企业产品和市场战略存在四种组合形式,并且这四种组合形式的存在是不同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促成的。最后,构建了新企业战略组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其发展实践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 Vol. 0 (2): 74-80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1054 KB)  ( 320 )
81 技术资本、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成长——国有与民营企业的对比分析
许秀梅
选取国有与民营企业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资本、高层管理团队(TMT)异质性与企业成长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民营企业技术资本投入对成长能力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所不同的是,国有样本TMT受教育水平、职业背景异质性对技术资本的调节及对成长能力的提升较显著,但TMT年龄与任期异质性的影响不明显。民营样本TMT职业背景、任期异质性对技术资本的调节及对成长能力的提升较显著,但TMT受教育水平与年龄异质性的影响不明显。
2016 Vol. 0 (2): 81-85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059 KB)  ( 244 )
86 基于知识转移的新产品开发多目标项目调度研究
谭嘉欣,黄敏镁,何凯迪
本文对新产品开发项目成本、激励成本、知识转移量与工期等概念及其关系进行界定;构建了考虑知识转移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工期—成本多目标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优先规则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实例给出三种知识转移激励成本方案,利用本文所提方法对不同激励成本下的项目调度方案进行偏好排序,并做出最小化工期和成本的项目调度和激励决策。
2016 Vol. 0 (2): 86-92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1133 KB)  ( 198 )
       区域研究
93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环境质量地区差异
李斌,李大倩
构建基尼系数测算中国各省环境质量地区差异,基于测算结果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GMM 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通过直接效应缩小环境质量地区差异,但作用于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抑制上述效果。此外,财政分权扩大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对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则表现为缩小作用。
2016 Vol. 0 (2): 93-99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128 KB)  ( 151 )
100 市场化改革、股市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
杜金凌,李后建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级区域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了股市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股市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局限于市场化改革进程。为此,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评估了市场化改革和股市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某一区域内没有跨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门槛时,股市发展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被显著弱化甚至不明显;而跨过市场化改革进程门槛时,股市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016 Vol. 0 (2): 100-105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029 KB)  ( 203 )
       研究与探讨
106 信息技术、职业群体与社会变迁:一项基于IT笑话的跨学科研究
吉国秀,王明月
作为网络社会中一种新兴的民间叙事,IT笑话被解释为现实世界中社会关系的反映,记录和见证了信息技术引入中国以后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就通过技术阶层的出现、融入以及更新原有社会结构秩序清晰地表达出来。引入跨学科视角,对新事物保持敏感,对重大问题持久关注,对自身所处时代做出迅速回应的能力,是一种民俗学的想象力,也是民俗学面临质疑和困境时最好的回答。
2016 Vol. 0 (2): 106-112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033 KB)  ( 233 )
113 三种生长模型在微信活跃用户数上的比较研究
杨超,危怀安
利用MATLAB软件估计参数,比较了三种生长模型对2013.01—2015.01 共9个季度微信活跃用户数变化拟合效果,预测了用户数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虽三种生长模型对微信活跃用户数增长轨迹拟合性总体较好,但在不同时间段误差和预测情况存在差异:Logistic模型前期误差最小,但后期较为逊色,预测偏于保守;Weibull模型则反之;Gompertz模型情况始终居中。模型比较研究,为推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系统管理策略转型提供了数理依据。
2016 Vol. 0 (2): 113-119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1404 KB)  ( 354 )
       农业研究
120 农业科研要素投入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李兆亮,罗小锋,张俊飚,陈祺琪
运用泰尔指数系统分析2002—2013年中国农业科研要素(资金和人员)投入的区域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科研投入总体增长稳定,科研资金投入的年均增幅快于科研人员投入;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总体投入力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最低。②中国农业科研资金要素和人员要素投入的总体差异均呈减少态势,区域内差异对其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③资金投入受到GDP、科研机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农业科研人员投入则更容易受到农业发展现状的影响。对农业科研投入的需求程度由资源丰腴地区向资源不足地区增强。
2016 Vol. 0 (2): 120-125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1149 KB)  ( 312 )
126 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促进策略
肖卫东
强化、提升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促进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网络;构建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引导资金、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要素向企业聚集;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2016 Vol. 0 (2): 126-132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233 )
133 公益性还是市场化: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许竹青,刘冬梅,王伟楠
中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已实施了三年,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个高校以不同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齐头并进、学生培养与农技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又面临着职称改革难以有效激励教师开展推广、经费管理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的积极性、院地合作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够弥补公益性服务的缺陷,激发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新农院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竞争并互为补充,推动中国农村科技服务高效发展。
2016 Vol. 0 (2): 133-139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072 KB)  ( 226 )
       知识产权管理
140 专利审查高速路制度的理性探讨
佘力焓,朱雪忠
当全球专利申请激增带来审查积压、单个国家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来解决当前的困境时,将会有意愿寻求专利审查国际协作来改变原本的资源和人手的不足。在资源稀缺的情形下,制度的理性在于利用现有资源最有效地满足决策者的需要。目前实施的专利审查高速路基于缓解审查积压而设立,可以降低专利审查成本、改善审查工作效率。在整体性的发展中,专利审查高速路还需协调成员之间的审查程序和审查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保障各成员国利益,以期实现良好的专利审查国际协作。
2016 Vol. 0 (2): 140-146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134 KB)  ( 248 )
147 独立许可、专利池与一体化:累积创新中的厂商行为
江喜林,董亮,易艳春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专利授权形成的“专利丛林”阻碍了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进程,这种“反公共地悲剧”可以通过组建专利池或实施纵向一体化予以缓解。当上游专利之外存在研发效率较高的潜在竞争者时,已有专利、竞争性专利开发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会打破这种合作困境,从而有利于实现有效率的市场结果。这为公共部门的规制政策提供思路,公共部门可以为上游专利的潜在进入者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以提高潜在进入者的研发效率。
2016 Vol. 0 (2): 147-153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058 KB)  ( 269 )
154 高新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
施学哲,杨晨,徐军海,夏钰
本文以“过程绩效+结果绩效”为维度,构建了“Ⅰ+Ⅱ”两个模块的高新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功效系数法对江苏22个高新园区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江苏22家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发展的实况和走势;并针对样本区“强管理弱服务”的不足,提出将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全方位地融入产业价值链的系列优化建议。
2016 Vol. 0 (2): 154-16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1057 KB)  ( 432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